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早教亂象折射育兒焦慮

張焱

2016年12月09日10: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早教亂象折射育兒焦慮

  【光明時評】

  有南京媒體近日調查發現,當地早教機構眾多,亂象叢生,從業者近三成無証,經過短暫培訓就匆匆上崗。大多數早教機構採用先收費后上課的模式,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的學費遠遠超過普通大學一年的收費。

  據統計,超過半數的早教機構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時,將公司類型選定為“教育信息咨詢公司”,不在教育部門和衛計委監管范圍內。而工商部門隻能對早教機構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管,對教學內容、師資和環境等鞭長莫及。早教機構游離於監管之外,加劇了市場亂象,老師沒有相關學科背景,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交了費用無法退還,無法兌現報課之初種種承諾,甚至早教機構卷錢跑路的情況時有發生。

  早教有沒有必要?國內外大量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早教是否等同於早教課,是否必須在專門機構中進行,卻沒有一定之規。把幾個月大的孩子圈在裝修華麗、設施高檔的房間中,由所謂“老師”帶領家長玩一些游戲,這樣的早教並無太大意義,有些甚至扭曲了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

  然而,早教的宣傳實在太誘人。無論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教銀行論”,還是“皮紋測試”“捕捉嬰幼兒敏感期”等概念,都讓不少家長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地拿出了錢包。以“捕捉嬰幼兒敏感期”為例,有“專家”宣稱,孩子的發育成長存在若干個對外界事物的敏感期,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和刺激引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科學理論”,擊中了很多年輕家長的心——“哪兒有老師教,趕緊去學”。

  殊不知,這些西方的育兒理論很多僅僅是實驗數據和理論猜想,從來沒有離開過實驗室。似是而非的理論成為國內早教機構賺錢的“法寶”,折射出中國家長的育兒焦慮:一些家長由於工作壓力大,平時照顧孩子的時間少,於是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於早教機構﹔一些家長自己的生活能力就較弱,缺乏育兒經驗,在盲從與無措中,以為花錢上早教課就能接受專業指導,免除自己的育兒焦慮﹔一些隔代長輩出於補償心理,希望孫輩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願意花錢讓孩子上早教課。面對巧舌如簧的早教機構,很多家長乖乖奉上了自己的金錢和時間,非理性乃至盲目的需求客觀上促成了這個上千億元規模的早教市場。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復雜,卻也是最美妙的課程。從家庭開始,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心、用愛、用時間陪伴,配以科學合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活動。盲目超前的小學化、幼兒園化教育,有害無益。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