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國際論道:中國用真誠與周邊共贏

宦 佳

2016年12月07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外媒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2月3日在2016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年中方在周邊方向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成果毫無疑問就是中菲關系實現轉圜。

此前,對於中菲關系的改善,有多家外媒進行了深入地評論。英國《金融時報》曾刊文稱,隨著越來越多的領導人做出跟杜特爾特一樣的選擇,世界秩序將“進一步發生改變”。或許,那些習慣現狀的人也應該習慣這一點。

【中菲關系:重回正確軌道】

在國際輿論的眼中,中菲關系實現“華麗轉身”成為2016年中國在外交領域極具代表性和象征意義的重要事件。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外長王毅的話稱,中方通過接待杜特爾特總統訪華同菲方就全面改善中菲關系達成重要共識。中菲關系的這一華麗轉身,標志著南海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意味著有關國家利用南海問題攪亂地區的圖謀徹底破產。

“中國與一些聲稱擁有南海主權的國家的關系轉暖,也緩和了緊張局勢。”香港《南華早報》在報道中總結道,雖然7月時海牙仲裁庭駁回了北京歷來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但自此之后,中國與好幾個聲稱擁有主權的國家之間的關系轉暖:菲律賓總統羅德裡戈·杜特爾特於10月首次訪問中國后,中國本著友好情誼就菲漁民赴黃岩島附近海域捕魚做出了妥善安排﹔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與中國領導人11月舉行了會談,共同承諾深化防務合作,以及在南海地區的合作。

“在下一任美國總統掌權前,南海地區至少將暫時維持和平。”該報援引專家的觀點稱。

按照日本《朝日新聞》的分析,中菲關系的回暖是“帶著各自的考慮握手言歡”。“杜特爾特手握全面否定中國領土主權主張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這一‘王牌’,卻對中國軟化了態度。因為在就任總統后就表示要實施大型建設工程的杜特爾特認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充滿吸引力。”該報道指出。

對經濟合作的渴求本無可厚非。但引發更多思考的,是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傳統“盟友”的菲律賓態度的變化,顯然會對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的地區秩序都將產生極大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發的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錢德蘭·奈爾題為《杜特爾特重返亞洲是理智之舉》一文中就指出,菲律賓正在擺脫美國主導的秩序,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它拒絕西方或美國。

“‘美國治下的和平’這一概念已經過時了。世界日益拋棄美國作為唯一(和自封的)全球和平與繁榮保護者的觀點。杜特爾特是亞洲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該文章稱,自杜特爾特訪問北京以來,人們肯定假設其他亞洲領導人正密切關注他會把菲律賓乃至該地區引向何方。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領導人作出跟杜特爾特一樣的選擇,世界秩序將進一步發生改變。

【周邊外交:合作大於分歧】

中菲關系的改善之所以成為今年中國周邊外交中最為矚目的成績,或許原因正如外媒所評論的,“菲律賓或帶領東盟與中國彌合分歧”。

菲律賓阿爾托-紀事廣播新聞網刊發《東盟:杜特爾特的對華戰略》一文也承認了在杜特爾特訪華之后菲律賓與中國的關系已經“大大改善”的事實。並指出,“通過與中國以雙邊方式解決海洋爭端,杜特爾特做到了其前任沒能做到的事——回到東盟堅持的立場,即圍繞領土主權問題的沖突,各方必須通過雙邊方式解決糾紛,其他方面的共同合作可以在東盟—中國的合作框架下完成。”

這篇報道也注意到,南海爭端的所有聲索國的自我克制為這些國家彌合分歧、同時確定共同發展與合作的領域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按照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這篇《中國走運》的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宣稱要疏遠美國並走向中國的舉動緩和了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並使美國戰略的一根重要支柱出現裂痕。而如果菲律賓都同意中國提出的雙邊解決方案,那也將影響到其他鄰國。馬來西亞已經對中國展示了友好姿態。“這構成了目前急速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中國外交政策的高潮。”該文稱。

西班牙《先鋒報》報道稱,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領導人此前的表態疏遠美國、與中國結盟,形成了一股改變地區政治平衡的影響力,這些關系也打開了東南亞平衡游戲的新篇章。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對北京態度的轉變表明了這些國家“將合作置於分歧之上”。

美國《紐約時報》也注意到了在杜特爾特成功訪問中國之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到訪。該報道認為,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另一個“在東南亞戰場上擊敗美國的機會”。該報道援引專家的觀點稱,“華盛頓方面想當然地認為東南亞國家自己的國家利益等同於美國的利益,因而會奉行對付中國的制衡術。現實情況是,這些國家都明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增強了它們的整體國家利益。”

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外交態度“大轉彎”如果從當下的全球背景來看,並不令人感到驚訝。法國《世界報》評論稱,“納吉布在離開吉隆坡前愉快地表示,馬來西亞和中國決定進入新合作時代。”該文章認為,這種與北京的新“海上合作”成為中國“絲綢之路”戰略的重大成就。該戰略的具體形式是通過一項基礎設施裝備計劃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英國《金融時報》的《中國在東南亞的新一輪“魅力攻勢”》聲稱,“有了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成功經驗,中國已在本地區實現了輻射效應。”

【地區秩序:向東看不足為奇】

這種“輻射效應”也讓某些域外大國伸長的手不再顯得有理由。畢竟,按照《金融時報》的觀點,外交領域“觀感往往比事實更為重要”。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東盟研究中心負責人鄧秀岷表示,本地區“轉向”中國並非一次突然轉變,而是一個可以追溯至冷戰結束的“正常的戰略現象”。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發表澳大利亞國家大學戰略學教授休·懷特的文章對於這種“正常”解釋稱,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機構的許多人忠於冷戰后出現的全球秩序觀,認定世界上所有最強大的國家都團結起來支持美國領導的這種基於規則的秩序,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期待中國可以“輕易被說服,或屈服於壓力,后退並放棄。”顯然,“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休·懷特說。

這或許與地區秩序“自決意識”崛起有關聯。比如,《紐約時報》就援引在東南亞從事商業咨詢的鮑爾亞洲集團總裁歐內斯特·鮑爾的話稱,“美國必須承認,沒有中國在經濟一體化、安全合作和民眾之間的關系等事務上的積極和充分參與,哪個東南亞國家都別想展望一個穩定和安全的亞洲。”

地區外交也好,全球秩序也罷,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外交成績本就與經濟利益和政治成績密不可分。外媒也指出,在當下西方世界民粹潮流涌動之時,中國給周邊國家提供的經貿合作與安全保証顯然更能達到“共贏”的效果。

“1945年以后的世界秩序已經崩塌,長期發展軌跡指向中國。”英國《金融時報》12月2日報道稱,自由主義秩序立足的道德高地動蕩不穩,很多國家開始向東看也就不足為奇了。該文指出,中國正在明智地利用自身資源,拿出“共贏政策”促進各方的發展與進步。

“與西方不同,中國有一套方案。北京正致力於用‘一帶一路’倡議把世界連接起來。中國要用其巨額資金和過剩產能在全世界出資建設基礎設施。這項行動規模巨大,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文章贊嘆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日前刊發的《為什麼中國認為它可以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世界秩序》一文也承認了這種觀點。該文章將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看作是全球關系與治理的一個典范,認為“它也表明中國正在承擔起它的歷史責任,以引導全人類建設一個統一、和諧與繁榮的世界。”

“中國人的體制認為自己的責任是引導整個世界,以便共同實現繁榮、和諧與統一的秩序。但與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最根本的區別是,中國人的想法大部分是真誠的。”

這種“真誠”已經在中菲關系的“華麗轉身”中顯現出效果。不過,對於世界秩序的改變來說,這還只是個開始。

(責編:黃瑾、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