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文藝片“求關注”更應練內功

朱昌俊

2016年12月07日07: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藝片“求關注”更應練內功

  日前,講述華陰老腔藝人故事,展現傳統民間藝術傳承的電影《老腔》在全國上映。電影根據陝西老腔藝人王振中的真實故事改編,導演高峰希望借助影片喚起公眾的關注,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然而,影片公映首日,全國影院幾乎零排片,就連老腔的發源地陝西渭南的影院也沒有排片。

  《老腔》從2009年年底開始策劃,2014年拍攝制作完成,而今年才得以上映。六年磨一劍,導演和劇組對影片的市場期待不言而喻。影片的質量到底如何,目前尚缺乏市場口碑驗証,但前有制片人方勵為《百鳥朝鳳》跪求排片,這次有高峰呼吁“求關注”,文藝片排片的尷尬一再出現。

  文藝片排片難題,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相對於資本驅動的商業大片,小成本制作的文藝片屬於小眾市場。站在院線方和資本的角度,排片少是市場規律下的正常選擇。但作為一種影片類型,文藝片又不可缺少,也擁有一定的受眾基礎。從國外的經驗看,文藝片很難媲美商業大片的排片率,不過不少國家都有專屬的藝術影院,可以滿足不同群體對於文藝片和經典電影的觀影需求。

  在我國,觀影雖然已經成為平民消費,電影市場的規模,包括電影銀幕的數量近年來也快速增加,但由於電影工業起步較晚,目前電影市場的細分程度還較低,並未開發出有代表性的藝術影院,基本上所有影院都是大同小異,在排片上也就自然傾向於商業大片。這種背景下,文藝片在排片上受到冷落,其實有市場的必然性。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要讓文藝片走出排片上的困境,對於不同的影片採用分線發行的方式,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且中國電影的銀幕數量將達到4萬塊,已經具備了分線發行的條件。但分線發行不是無條件的,至少要做到對受眾群體的精准定位,挖掘好潛在消費者的需要,這顯然考驗著文藝片制作者和發行者。

  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要真正獲得生命力、讓市場買單,其自身的品質是最重要的保障。近年來,中國藝術類電影雖然並非沒有“叫好又叫座”之作,然而從整體質量看,還有待提升,而文藝片從制作到推廣的市場專業度也仍顯稚嫩。比如在推廣中,不少影片依然延續大打情懷牌的老套路,顯得創新不足。而這次《老腔》的首映式,原定到場的女主角居然臨陣失聯,缺席發布會,這在商業大片的運作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小成本文藝片在后續推廣上確實難與商業片競爭,但起碼的操作還是應該契合市場的需要,這既是對市場的尊重,也是成功推廣的重要保障。

  排片少,市場收益慘淡,從長遠看,文藝片的這種現實生存困境,必將影響到導演和投資方對於藝術類影片制作的積極性,也不利於整個電影市場生態的豐富和人才的培育,而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劇文藝片的質量尷尬,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鑒於此,相關方面有必要從維護藝術生態完整性的角度,加強對市場細分的引導,給予文藝類影片應有的市場成長空間。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文藝片自身素質過關。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