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線視角:當上任不用再帶“醫囑”

李亞楠

2016年12月05日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認識一位剛從北京調往新疆工作的干部,隨著一身行李一並帶來的,還有一張塑封的醫囑:“不得飲酒”。7年前,他第一次到新疆工作時,忌憚這裡酒風“彪悍”,就用這張“醫囑”擋掉了不少勸酒。沒想到,拜“八項規定”所賜,再次回到新疆任職,這張“醫囑”已沒了用武之地,到哪裡都吃工作餐,沒人勸酒了,更不用說今年新疆出台公務接待“禁酒令”,飯桌上已不見酒的蹤影。

詩與酒的因子流淌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酒文化”源遠流長。“李白斗酒詩百篇”,“淳於髡以酒諫酒”,三國裡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內涵豐富的酒文化,卻往往被簡單曲解。飯桌上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讓很多領導干部苦不堪言,實干精力被抽掉,身體健康被消耗﹔前些年有單位甚至將“能喝”當作一種能力,成為選人聘人“潛規則”……不良酒風帶動公款吃喝,污染黨風政風,成為必須治理的頑症。

4年來,在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過程中,“幾十個文件管不住一瓶酒”的現象一去不返,飯桌上“談項目”“拉關系”的做法沒了市場,公款吃喝也就漸漸淡出公職人員的視野。不僅飯桌上的風氣變了,老百姓還發現,現在領導干部基層調研都是輕車簡從﹔發言和材料都揀“干貨”,邀請群眾和專家直言問題和“短板”﹔新聞報道中領導會議講話少了,老百姓的民生關切多了﹔許多以前跑個三四趟才能辦完的事,現在一次就能辦好……4年前的新規范,悄然變成今天的鐵規矩,化為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的基石。

清風正氣要想樹得起來,歪風邪氣就得殺得下去。回首四年,無論是紀檢還是媒體,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緊盯“四風”的習慣。拿新疆來說,上上下下都在瞪大眼睛、拉長耳朵發現問題,對“雁過拔毛”“化公為私”等啃食群眾獲得感、揮霍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的行為“零容忍”。自治區紀委不斷壓實“兩個責任”,專門約談“四風”問題“零查處”的個別地區紀委主要領導,指出差距,提出要求。動真格、不鬆勁、傳壓力,不良作風在持續的“點剎”中漸漸消逝。

優良的黨風,不僅是我們黨的政治品牌、政治標志,而且懿德茂行,可以勵俗。一位新疆網友留言道,以前半個月的工資都得“隨份子”,自從加強對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嫁娶的監督管理后,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和鋪張浪費收斂不少,頓時感覺“減負”。可見,干部戒除奢靡,變味的人情消費就開始剎車﹔官場潛規則不流行,社會上拉關系、找門路的現象也在減少……黨員干部通過有形的表率,無形中引導社會風氣向好。政治風尚和社會風尚相互激蕩,正是新疆各族人民企盼的當代“風俗志”。

一張沒用的醫囑,折射出地方黨員干部作風新變化,但也必須認識到,廣大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最盼望的是保持長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四風”的變種依然存在,作風建設需要抓常、抓細、抓長。緊一陣鬆一陣、進兩步退三步,都會功虧一簣,隻有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才能不斷把八項規定精神落在實處。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5日 05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