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解放軍報評論員: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三談學習貫徹習主席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

2016年12月03日09:1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隻有不斷傳承創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文藝工作者要按照習主席提出的要求,“勇於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孕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通過創新創造,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發展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就能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社會生活的發展一刻不停止,文藝創新的步伐就一刻不停止。一部文藝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文藝創新史。現在,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文藝工作者隻要扎根民族土壤,勇於創新創造,就一定能為人民奉獻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精品。

文化創新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勞動。“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創新貴在獨辟蹊徑、不拘一格,但一味標新立異、追求怪誕,不可能成為上品,還可能流於下品。創新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氣,獨立深入的思考,以及沉潛磨礪的功夫。隻有克服浮躁這個頑疾,保持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才能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精品。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創新,偉大的創新催生偉大的作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無論是滿足官兵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是激發官兵的文化創造活力﹔無論是創作生產更多具有軍隊特色、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還是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贏得主動,都需要強化創新意識、精品意識。軍隊文藝工作者要緊貼時代發展、緊貼使命任務、緊貼官兵實際,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大膽探索,銳意進取,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體裁、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廣大官兵的優秀作品,為強軍興軍提供文化支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