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2日13:50 來源:解放軍報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正因此,習主席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要求文藝工作者“堅持服務人民,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人民生活中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文藝工作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隻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關在象牙塔裡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文藝作品要增強文化魅力、發揮育人作用,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做到扎根人民、服務人民、歌頌人民﹔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就必須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
馬克思說:“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隻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戰爭年代,我軍文藝工作者奔赴前線、深入后方,激勵將士奮勇殺敵、鼓舞群眾擁軍支前,在槍林彈雨中留下不朽經典﹔和平時期,我軍文藝工作者登島礁入大漠、上哨所進班排,唱響強軍戰歌、宣揚熱血忠誠,在強國強軍中寫下恢弘詩篇。實踐証明,堅持走進生活、貼近官兵,堅持服務部隊、服務打贏,軍事文藝才能持續推出精品、不斷走向繁榮。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能否塑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是衡量文藝作品價值大小、成就高低的關鍵因素。現在,部隊建設、軍營生活、兵員成分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官兵的思想觀念、精神氣質、行為習慣都表現出新的特點,有個性、有光彩、有故事。塑造好“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形象,軍隊文藝工作者必須用心用情、深入體察,從官兵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大潮,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面對軍隊建設轉型和官兵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新特點,軍事文藝呼喚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軍隊文藝工作者要始終追隨官兵腳步,讓自己的心永遠隨著官兵的心而跳動﹔與官兵同甘苦共患難,把他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他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努力上好軍營這所大學校,讀好軍營這本大書,創作出既有生活底蘊又有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