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號准“特色發展”的時代脈搏

倪洋軍

2016年12月02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色的,才是自己的,也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並且能夠不斷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就是因為始終堅持“中國特色”。大到一個國家治理、民族崛起,小到一個地方發展、區域競爭,都離不開“特色”二字。各級各地要想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必須在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等方面,不斷淬煉地方特色,鑄造區域品牌,才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理性務實,讓中央放心,讓老百姓滿意。那麼,在新形勢、新常態、新任務、新目標、新要求下,什麼才是“特色發展”的本質體現、脈搏所在?

“創新”是特色發展的根本動力。地方特色、區域優勢,是推動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但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則會使特色黯然失色、優勢變成劣勢。這就要求各級各地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無論是全國“先行”地區,還是貧困落后地區,都必須始終突出創新引領,聚力創新,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群眾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激情和干勁,進一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國家層面實施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被排在首位,就是要求各級各地黨委政府在謀劃發展藍圖、推進理念落地的過程中,始終將“創新”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要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推進全面創新,推進發展理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讓改革創新貫穿黨委政府一切工作,不斷促使地方特色轉化為發展動力,成為區域發展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富民”是特色發展的根本目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符合老百姓所思所想,能夠讓老百姓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的發展路子,才能落實到百姓的心坎上,也才是特色發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故此,必須牢牢將富民惠民作為推動區域發展的終極目標。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過上好日子,是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到2020年,各級各地不僅要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且要“聚焦富民”,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委政府的工作追求,更全面、更公正、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不斷提高群眾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讓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這“三個口袋”更加鼓起來,特別要將政績考核方式轉變到以居民收入增長和民生幸福為核心上來,並且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無論是抓改革還是促發展,都要強化民生導向,實現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共同創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干事”是特色發展的根本保証。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再有特色的發展路子,沒有全黨全社會的積極作為、實干爭先,都將成為“泡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中國發展,正是因為有了全國干群的砥礪奮進,才為未來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面向未來,各級各地黨委政府能否兌現向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不斷創造更具特色的“地方樣本”,必須充分調動本地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尤其要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著力推進中央和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奮發進取、勇攀高峰,以富有時代氣息的精氣神凝聚正能量,以更加理性務實的實際行動書寫特色發展新篇章。各級各地黨組織要為敢於擔當的干部擔當、為勇於負責的干部負責,在嚴格要求、科學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和保護干部大膽改革、勇於創新,不斷營造出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讓“理性務實有為”成為干部鮮明特質。

人心齊,泰山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各級各地黨組織及其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心往一處想,那就是堅持特色發展理念﹔勁往一處使,那就是走出特色發展路子。隻要上下一心、干群同心同向同力,美好藍圖一定會實現。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倪洋軍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