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舍棄之后再度報考,公務員並非我唯一的選項

王南依

2016年11月25日09: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舍棄之后再度報考,公務員並非我唯一的選項

  上海又到了寒雨紛飛的時節,這是我來上海讀研的第三個深秋。我正努力求職,到處推銷自己,獲得這座城市真正意義上的入場券。

  上周,我連續參加了5場面試。某天傍晚,當我疲憊地走進地鐵時,忽然收到同學的微信:“你報名國考繳費成功了吧?”我這才發現繳費截止日已過去一周,我竟然忘記了!同學難以置信:“你也是心大,一點不在乎公務員考試。”

  我笑了,也許真的不在乎吧。4年前,我參加公務員省考,筆試考了第一名,可我最終選擇了放棄。

  我的本科學校在南昌,4年下來,自認為是100%的學渣,本已徹底打消了考研“改變出身”的念頭,打算直接工作。可放眼望去,省內並沒有多少我滿意或合適的單位。考公務員成了最理想的選項。2012年冬,我先參加國考,報考職位是南方某省城的海關。那個職位僅招2人,而報考者卻有一兩千。因為有上一屆師姐考上同樣競爭激烈的職位,我才有勇氣報考那個職位。

  雖然備考很認真,但我落敗了。更沮喪的是,身邊有人“裸考”都考上了公務員。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國考不成,轉戰省考。我重拾精神復習,這時離畢業隻有3個月了。當我端坐圖書館奮力刷題時,周圍同學的喜訊陸續傳來:考上研究生、定了工作、收到國外大學的Offer……這下完了,全世界隻剩下我一個倒霉蛋趴在起跑線上,吭哧吭哧做題。

  且不說境遇對比帶來的壓力,我自己都對省考充滿消極。之前國考砸鍋了,自認技不如人,所以報考職位格外保守,隻小心選擇南昌下面“N線”鄉鎮的單位。報名結束當天,我內心止不住泛起一陣陣后悔:就算真考上了,這份工作又有什麼意思呢?

  5月,我滿懷心事地走進考場。筆試成績出來,分數線117分,而我133分,名列第一。看到成績我是開心的,原來學渣的我終於進入狀態,一鳴驚人了!只是這股高興勁兒保質期特別短,一天天演變為截然相反的情緒:我的確為這場考試付出了努力,但我並不喜歡通過努力獲得的果實,不甘心人生就此停泊在封閉的鄉鎮。

  筆試通過,緊接著應該去學院辦齊手續,確認參加面試。郁悶而固執的我索性閉眼無視這一套程序。確認截止最后一天,用人單位打電話給我媽,問為什麼考了第一名卻沒有確認參加面試?我媽被對方說動了,指責我不要任性,趕緊辦手續、參加面試。

  我無力推脫,硬著頭皮跑到學校走程序。一共有兩個環節,第一個材料搞定了,另一個則需要學院輔導員幫忙。所有事態發展宛若天意,那天輔導員恰巧不在學院。我打電話給他,他態度很不友善,說什麼事兒都得第二天才能辦——那時面試確認已經結束。

  那一刻,我被輔導員激怒了,還夾雜著一絲難過。我將已辦完的材料扔進垃圾箱,好,我放棄了。既然我有能力考好,為何不嘗試考研去名校呢?

  本科畢業,同學們各奔前程,我卻在全力復習考研。后面整整一年,追著真正的心願往前跑。家人尊重我的選擇。我還記得當初扔給爸媽的放棄理由是,從此擇偶范圍被困在鄉鎮,人生豈不是越活越狹窄?

  有趣的是,我媽因為不甘心,去看那年公務員考試結果。意外發現,僅次於我的第二名也沒去面試。第二名該和我有類似的想法吧,如今又在何方呢?

  不得不說,命運是眷顧我的。2014年,我收到上海某985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生活變更軌道。轉眼,求職季降臨,我略帶“懷舊”地再次報名國考。雖然忘記繳費,但是我不覺得可惜。大城市的就業選項繽紛,公務員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但我也承認,對於文科生,在上海考公務員的性價比不輸企業,轉正后待遇不差,工作節奏舒適。所以,盡管錯過了國考,我又報名參加了上海市的公務員考試,但是,這次考公務員我又有了不一樣的心態。上海的求學經歷,為我打開了一片嶄新天地,考上了公務員自然很好,如果沒考上,我對進企業做產品設計也充滿了熱情。

  前兩天,我媽在閑聊時開玩笑,發現同事女兒留家鄉當公務員找對象難,“優秀的女孩回家了,可優秀的男孩出去了”,言語間慶幸我當年的一意孤行。再回首,考不考公務員,絕沒有對錯優劣之分,它隻不過契合了一部分群體對理想職業的定義,你相信它會帶來美好生活,它就一定會發光。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