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別讓“在家上學”繼續在黑暗中摸索

李一陵

2016年11月24日09: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別讓“在家上學”繼續在黑暗中摸索

  1.8萬人,與全國學齡兒童總數相比,雖然所佔比重不高,但是這些現行教育體制的反叛者的命運尤其值得關注。

  ............................................................

  “家的意義遠遠不只是休憩的港灣,更是一個探索新教育方法的烏托邦。這批特立獨行的小眾家庭,在通往各自理想教育的道路上艱難前行,盡管他們奮力掙扎,但大多數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局。”《新京報》關於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報道,再一次把這一現象拉入人們的視線。2013年,民辦非營利機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約有1.8萬名學齡兒童在家接受教育。

  一些家長讓子女在家接受教育,因為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學效果,希望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這部分人群分布在一線城市最多,在二三線城市乃至小城鎮亦不乏實踐者。

  “在家上學”的報道總會引發爭議。從法律上來說,《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也就是說,如果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不讓孩子接受學校提供的義務教育便違反了法律。

  家長或許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這與其能否給孩子提供比學校更完善的教育是兩碼事。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孩子很難獲得系統和嚴謹的知識結構﹔脫離學校和同學,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又會給孩子進入社會帶來種種問題。

  學齡兒童在家接受教育,還難以取得學籍和學歷,如果未來想回到學校,存在與主流教育體系銜接的障礙。而且,“在家上學”的花費也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雖然學校教育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成本較低,便捷高效。

  當然,“在家上學”是對單一的學校教育體系的有益補充。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知有失敗的風險,還要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1.8萬人,與全國學齡兒童總數相比,雖然所佔比重不高,但是這些現行教育體制的反叛者的命運尤其值得關注。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學齡兒童在家接受教育可謂處於夾縫中。根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2007年美國大約有150萬學生在家接受教育,佔全國學齡兒童總數的2.9%,原因主要為種族、語言、宗教信仰、文化,地區教育水平差異等。經過多年的發展,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應對模式。一方面,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在大多數州已經合法,對“家庭學校”的管理規則在逐漸細化與完善中,並建立了家庭教育的標准和評價體系。另外一方面,美國社會對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比較完善,可以調動很多社區資源,比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館,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同時,孩子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加入社會組織,彌補社會交往的欠缺。

  而我國兒童在家接受教育還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政府對“在家上學”沒有積極的管理措施。“在家上學”不僅缺乏教育質量的評價和監督,亦無法獲得社會系統的有效支持,這也是很多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家庭失敗的重要原因。

  隨著“在家上學”增多,家長、學生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應該得到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應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對在家實施子女教育的家庭進行更好的監督和指導,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在家上學”的孩子和實施在家教育的家長走出“黑暗中摸索”的狀態。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