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熱線成“冷線”源於官心“不在服務區”

倪洋軍

2016年11月24日14: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公布官員手機號碼,各地早有先例。此舉本意是希望能減少溝通成本,拓寬群眾表達意見、提出問題的渠道。但不少公布的電話常無人接聽或無法撥叫。這讓“公布官員手機號碼”的效果適得其反,百姓對此也大為詬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由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所決定的,也是人民政府、人民公仆的題中應有之意。公布官員的手機號應該視作公務員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也是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必然選擇。官員的手機號也是一種辦公電話,而辦公號碼就不應該作為個人隱私保護起來。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門專門為公務人員配備了公務手機,就更應該將這些國家資源用在緊密聯系群眾的工作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公務人員,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錯誤地認為自己的手機號碼屬於個人隱私,不能泄露,也不想泄露。當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也不排除有一些不法分子、好事之徒,因到處兜售垃圾信息或散布“小廣告”,而讓一些領導干部“心有余悸”、“心生厭煩”。但是,拋開可能帶來的“被騷擾”、“被廣告”等煩惱,官員的手機號更多時候是應該向老百姓公開並24小時開通的,這是聯系服務群眾的需要,是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的重要通道。群眾有事找政府、找干部,是對政府、對干部的信任。隻有老百姓有了訴求,能夠在第一時間聯系到領導干部,並能得到及時回應,所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熱線真的“熱”起來,老百姓的內心才能熱乎乎的,也才能自覺聽黨話、跟黨走。熱線“降溫”成“冷線”,老百姓也會心灰意冷。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熱線必須兩頭熱,才能真正發揮聯系上下、溝通官民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群眾參政議政、干部親民為民。常言說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隻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始終保持一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熱心、誠心、善心、愛心,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便會想方設法俯下身子、彎下腰來,真心誠意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反之,官員的心中裝的不是人民的安危冷暖、民生疾苦,而是自己的“小九九”,也就難以將心安放在“服務區”,所謂的熱線必然“已暫停服務”和“不在服務區”。

誠然,在互聯網日益普及、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新形勢下,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領導信箱、熱線電話了。網來網去、網上網下,在網上走好群眾路線,利用網絡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已經成了新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許有些干部會借口說公布手機號已經沒有必要。這其實只是一種“美麗的謊言”。隻要心中始終是熱的,服務群眾的激情始終存在,就不會尋找這樣那樣的借口。熱線熱不熱,“接通”只是開端,能夠及時高效地將老百姓的事情辦好才是根本目的。“創新”失去了“富民”這一根本,隻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來,公不公布官員的手機號和能不能辦好事情沒有關系。如果能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實實在在解決好,不公布手機號也沒關系。真正的人民公仆不需要老百姓追著來反映問題,而是能夠主動聯系群眾,去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並真心誠意地去幫助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解決好、落實好。

大道至簡,大法至易。公布官員手機號,也存在一個立法規范的問題。是否公布官員手機號,需要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哪些人應該公布,應該公布到什麼程度,都應該有相應的文件進行明確,在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基礎上,各級人大應該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自身的政務公開規范。隻有將官員的所有從政行為都納入到法治的軌道上,著力打造好法治政府,一切皆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否則,光憑熱情、僅靠命令,今天熱了,難以保証明天不會“降溫”、“變冷”。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倪洋軍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