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嘉
2016年11月21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坐對君山、俯瞰洞庭的岳陽樓,一向被看作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地標。其歷史唯一性與文化重要性,決定了它的保護與開發容不下任何瑕疵或者意外,更不能為一時一地諸如“旅游發展規劃”“招商引資”的訴求而削足適履。
岳陽樓要被“賣”了?近日,“岳陽樓將‘承包’給企業”“岳陽樓將被托管”的消息在網上掀起波瀾。18日,有媒體報道了岳陽市政府的回應:不是將岳陽樓賣出,只是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進行分離,目前與報名單位的合作仍處於對接洽談階段。
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的所有權屬於國家,不能被轉讓和抵押。但在不變更其所有權的前提下,景區經營權可以進行變更,這種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已經應用到了國內很多風景名勝區的日常運營中。當地居民的爭議和網絡輿論的波瀾,直接原因在於“承包”和“賣出”這樣的措辭表意曖昧、指向不清,一度給人金釵沽酒、明珠換錢的印象。
岳陽樓的托管還未達成意向,就引起這麼大的輿論反彈,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施政者考量。坐對君山、俯瞰洞庭的岳陽樓,一向被看作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地標。這裡曾記錄過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家國憂思,李白“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放達壯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民族精神與品格的集中表達。它的歷史唯一性與文化重要性,決定了它的保護與開發容不下任何瑕疵或者意外,更不能為一時一地諸如“旅游發展規劃”“招商引資”的訴求而削足適履。
因而,岳陽樓經營權的轉讓,雖屬國內景區市場化運作的大勢所趨,也必須要經過以“保護”為核心的、最審慎的論証和規劃。尤其應該借鑒鳳凰古城等較早分離雙權景區的經驗教訓,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旅游收入的增加,有沒有提高文物修葺投入和保護質量?市場化經營的引入,是否提升了游客體驗,是否帶動了周邊產業?如何在保証歷史文化遺存公益性的前提下發揮市場化優勢?觀察近年來各地名勝的報道就知道,每個托管經營的景區都要經歷這些問題的反復拷問,如果考慮到“岳陽天下樓”之重要性,可能公眾對岳陽樓市場化運作的要求會更高。
往深了說,人們對“托管岳陽樓”疑慮,是擔心岳陽樓被僅僅當成一個文化IP和文化資本。近年來,文物、歷史遺存、文化概念的悲喜劇每天都在上演,彼此之間的“待遇”有時判若雲泥。這邊看到的是,哪家的墓園變成了菜園、哪位的故居被拆除、哪裡的歷史建筑成了公廁﹔那邊聽到的是,幾省幾地爭某某故裡名號,某文化單位與某管委會就門票收入對簿公堂。與民族歷史相關的實物和概念,很多被放在了資本公式中計算,在漫長時間中累積的文化資源都被市場重估價值。其中,能變現的往往大家都趨之若鹜,繼而被商業邏輯綁架﹔不能資本化運作的則命運多舛,多半被拋出政策考慮范圍。這種勢頭,為公眾所長期憂慮,應該在未來更成熟的文保工作中得到重視和反撥。
高價值的歷史遺存需要配以高水平的保護開發。“托管岳陽樓”,要有些先憂后樂的准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