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羽
2016年11月21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初冬時節,從江蘇揚州到山東濟寧,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中段上,依然船來船往。與過往千年不同的是,2013年11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3年來,行經這段堪稱世界上最繁忙內河航運通道的,不僅有搭載了數十億噸貨物的船舶,更有超過180億立方米的長江水,沿著運河一路北行,蘇北、魯北、山東半島的城市缺水問題因此得以緩解。
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初喝到長江水,在欣喜之余,其實也有稍許不安。多年來,在大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舶,不知留下了多少垃圾,再加上沿線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道的工業和城市污水,使得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和支流的水質多為五類甚至是最差的劣五類。作為東線重要的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位於山東濟寧南部的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這南四湖,曾因湖水顏色烏黑而有“醬油湖”之稱。很多東線工程的技術人員仍記得當年的尷尬:某擬受水區的人大代表考察東線工程時,連連搖頭。他們擔心,南水北調成了“污水北調”,明確拒絕把東線的水引入自己的家園。
與需要大量新建輸水通道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相比,憑借著京杭大運河這個祖先留下的遺產,東線工程水尚未通,渠已先成,難度要小得多。然而,要通水,還得先治污。為此,國務院制定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江蘇、山東兩省也出台相應政策,城市污水達標排放,運輸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的船舶不得進入河道,船舶的油污水、生活垃圾被收集上岸,曾經造成嚴重污染的落后生產技術被一舉淘汰。經過多年努力,2013年東線水質達到規劃要求,實現向北方供水。如今,曾經“視覺停噴”的泉城濟南,因為“南水”的到來,重現了百泉齊涌的美景。
治理水污染,北方的人們喝上了清澈的長江水,沿線地區的經濟也沒有被“治死”,反而激活了岸上的企業,救活了水裡的魚兒。被很多專家視為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難”的南四湖,現在已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小銀魚、鱖魚、毛刀魚……這些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魚類在湖中重現。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提前轉型升級,低耗能、重環保的綠色產業帶來了更為豐厚的利潤。
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願汩汩流淌的南水永遠清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