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平
2016年11月16日15: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某地一位年過八旬的離任老支書抱怨:“如今,村裡的‘話匣子’(即:廣播)大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樣子貨,想在‘話匣子’裡聽一聽十八屆六中全會的最新解讀,卻又聽不到……”
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大屏幕、等離子、雲電視等紛紛“飛入尋常百姓家”,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逐漸普及,QQ、微博、微信等也已成為人民群眾的“新寵”,可謂傳播渠道眾多,學習途徑多元。而廣播,——這一曾經為國人所熟知的“明星”,已成“昨日黃花”,失去了往日的“光華”,甚至在有些農村“銷聲匿跡”。
其實,對於多數城市居民而言,電視、電腦、手機既是必備的家當,又是休閑的物什。但對於一些農村群眾來說,要麼買不起、要麼玩不轉,於是讓黨的聲音全覆蓋便成了一句空話。
雖說黨報黨刊已經征訂到了各村,但多數情況下,報刊要麼放置在村“兩委”辦公室裡,要麼等傳到農民群眾手中已是幾天前的“舊聞”了,更有甚者變成了村干部的“私有財產”,導致農村基層群眾難以及時了解黨的最新聲音。
即便是在城市居民小區,也不見得人人都能自覺運用電視、電腦、手機及時關注黨的重大活動、認真傾聽黨的最新聲音、積極主動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自由度”相對較高的廣播,無疑成為最佳選擇。盡管難以保存、不可選擇、單向傳播是其弱點,但由於其不受時空限制、不受文化程度制約,可以在第一時間將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農村各個角落,人民群眾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行走途中都能盡快知曉“國家大事”、掌握惠民政策,防止一些基層干部在落實政策中蒙騙群眾。
“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互聯網是發展大勢,各級在順應大勢,重視學習運用新媒體的同時,也應當運用好老媒體,繼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積極修繕維護廣播設施,更新豐富傳播內容,堅持早中晚三次定期開放“話匣子”,讓基層群眾在田間地頭、茶余飯后都能及時聽到黨的“好聲音”。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