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把“以德為先”貫穿選人用人工作始終

李博

2016年11月11日16: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再次重申了“德”在選人用人標准中的優先地位和主導作用,使得用人標准更加明確、用人導向更加鮮明,也為正在進行的地方黨委換屆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就要始終堅持“崇德修身”。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對於領導干部而言,崇德修身不僅是首要課題,更是終身課題。“群眾盯著黨員看,黨員瞄著干部看,基層比著高層看。”領導干部居高位、任要職、執公器,他們的道德品質、言行舉止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影響著普羅大眾,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選人用人工作,關鍵就是要把“崇德修身”作為重要標准和重要內容。要從實際出發,始終把德行高、修為強作為衡量干部的首要標准和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切實從“德”上把好選人用人關。要辯証分析干部,把增強“四個意識”作為黨員干部崇德修身、謀事創業的重要遵循,真正選出勤修為政為人之德、常謀利國利民之事的好干部。

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就要始終堅持“唯德是舉”。古語道:“用人以德,唯德是舉。”縱觀中國幾千年來的治國理政歷史,選拔任用干部的標准千千萬萬,難以一概而論,唯獨“德”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從西周時期的“六德六行”,到后來的“以德行為本,文藝次之”,再到今天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無一例外不把“德”作為鐵律天條,一定不易。《康熙治國聖訓》中有言,“見人或自恃有才輒專資行事者,思之可畏。意必才德兼優為佳,若止才優於德,終無補於治理耳。”這說明,德才兼備是最理想的人選,但相較於才,德更為不可或缺。選干部、配班子、建隊伍,就要始終堅持“唯德是舉”。“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對於領導干部而言,才的不足,可以通過持續的培養和實踐獲得彌補﹔而德若缺位,縱使才高八斗,也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大任、難堪重任,也無益於國家社稷。

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就要始終堅持“則以觀德”。《左傳》文公十八年記:“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說的是周公將法度與德行聯系起來選人識人、治國理政的故事。當下,堅持“則以觀德”就是要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同領導干部修身立德緊密聯系起來。對於黨員領導干部而言,修身立德的首要內容就是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同時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定盤星”。黨員干部官德塌方,根源就是沒有時刻繃緊紀律和規矩這根弦,沒有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和堅定。“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就是要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作為為官為政之德的首要評判,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前提,嚴字當頭、實處著力,對那些不守紀律規矩、政治上不可靠的人,能力再強也堅決不用。

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就要始終堅持“無德不立”。常言道:“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誘惑太多、挑戰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德”的要義也就愈發凸顯。選人用人,應始終堅持“無德不立”。寧可無才,不可無德﹔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戰場利劍高懸,鼓點緊密。在大批“老虎蒼蠅”應聲落地之際,“能人腐敗”問題見諸報端,諸如仇和、廖永遠、毛小兵等坊間稱之為“能人”“能吏”“干臣”的官員相繼落馬。曾經“光鮮”的履歷背后,是他們視道德修養為“小事小節”,逐漸放鬆了思想改造,滑坡了道德品行,墜入了犯罪深淵,貽誤了黨的事業。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能人”最終淪為“罪人”。無德之害,可見一斑。

“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重莫如國,棟莫如德。”改進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就要始終堅持崇德修身、唯德是舉,堅持則以觀德、無德不立,真正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為實現中國夢造就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