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平
2016年11月10日14: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1月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84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通報的案件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日報》11月9日)
蠅貪之害,眾人惡之。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都三令五申,出重拳、治重典、下硬茬,持續用力,毫不鬆懈,狠打“蒼蠅”“蚊子”,形成了極大地震懾,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基層群眾一致稱贊。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當前全國上下惡蠅、拍蠅之勢如此強勁,但蚊蠅之聲卻仍然不絕於耳,其“黑手”仍不斷伸向各類惠民利民政策,與貧困群眾、弱勢群眾爭食,實在是令人痛恨至極。高壓之下,為何蚊蠅之聲頻頻擾人心神?眾怒之下,為何蠅貪丑聞仍然不斷上演?
常言道:“打蛇打七寸,斬草需除根。”要想根治蠅貪,就必須對其根源深挖細刨,進而對症下藥,狠剜病根,該吃藥的吃藥,該打針的打針,該動手術的動手術,綜合施治,共同發力,鏟除蚊蠅滋生的“土壤”,才能從根子上消滅蚊蠅之害,還給基層群眾一片清新的天空。
法律意識淡漠是首因。有道是:“無知故而無畏。”基層干部特別是農村干部大都法律法規意識談薄,即便是相關部門組織一些法律法規方面的學習培訓,不少干部也是極不重視,往往是人到心不到,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出來,總認為搞農村基層工作,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自己抱了多年的 “老黃歷”比較務實管用、好操作。於是,在很多工作中都是憑個人經驗決策部署、按個人主觀臆測推動工作,甚至有紀不依、有法不守,目無法紀、我說了算。
貪腐代價過小是關鍵。少數農村基層干部有這樣一種錯誤思想:“我是農民,隻要不犯死罪,即使將來因為小錯被拿下,還可以繼續種地當農民。”即使,有朝一日“翻了船”,隻要自己老老實實交待,積極認罪退賠,大不了被免職處分,也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不傷筋又不動骨,很快就能恢復“元氣”、重新做人。於是,根本不把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當回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隻要不被發現,吃點喝點、貪點沾點,在這些人眼裡根本不是個“事”。
政府疏於監管是幫凶。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鄉鎮一級擔負著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落實政策、推動工作,組織生產、服務群眾等紛繁復雜的任務,加之人員相對緊張,因而對惠民政策落實的監督管理不全面、不嚴格、不主動,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對一些基層干部偷食“民脂民膏”的丑惡現象,難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抓早抓小、攔頭剎風,在一定意義上有養癰成患之嫌。
廉恥觀念缺乏是心魔。一些農村干部認為:“自己的官帽是紙糊的,不知道啥時候會被拿掉,不如早做打算”。於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之類的錯誤觀念就很有土壤。在他們看來,自己處在治理體系最底層,職位待遇低、工作環境苦、任務壓力大。倘若,“在位”時只是一門心思種好全村的“責任田”,而荒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退休后將沒了保障,還不如借助手中權力謀取私利,以圖“退有所依”,甚至不以為恥、反而認為自己“有本事”。
群眾監督不力是助推。通常情況下,基層干部大都與群眾比較熟悉,而農村干部則同為一個村、喝著相同的水、種著同一片地,低頭不見抬頭見。於是,基層群眾對於一些基層干部的吃拿卡要現象,反應並不十分強烈。不少群眾甚至抱著不同的心態:要麼事不關己,高高挂起﹔要麼認為其家族勢力大,惹不起、躲得起﹔要麼覺得大家都能忍受,我又何必惹人﹔要麼狹隘地認為舉報成功受益的是大家,結下冤仇卻是自己的﹔有些甚至認為,“養著”自己還能得些甜頭,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蠅貪之風蔓延。
當然,上述情形雖不一而足,也只是極少數。但正是因為這些極少數,才導致了“蒼蠅蚊子”拍而不死,死灰復燃,基層群眾甚為鬧心,應當引起各級重視,集眾之力、合眾之智,靶向發力、馳而不息,方能換來基層生態環境長久的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贏得基層群眾真正的共享繁榮、幸福安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