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剛
2016年11月08日08: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沒有官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沒有溝通與交流,沒有依法行政的姿態,行政成本隻會越來越高,溝通的代價隻能越來越大。
-----------------------------------------------------------
周一早上開車上班,聽到電台主持人不停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西安不限行了。原來,因為上周日的一場降雨,西安的霧霾程度有所減輕,所以整個城市的應急響應便取消了。與之相應的是,這周原計劃的機動車尾號限行,一並中止。
有趣的是,不限行的通知,同限行的通知一般,玩的都是“半夜雞叫”——11月4日限行,通知是11月3日晚上22點03分下發的﹔周一不限行,通知是上周日晚上21點45分左右下發的。也就是說,不管是限行還是不限行,通知僅僅提前了兩個小時左右,讓人猝不及防。因此,上周限行“半夜雞叫”后,西安本地全是吐槽的聲音:早睡的人傷不起啊。
市民並不是對限行有多大意見,而是對這種突然襲擊式的限行牢騷滿腹。要知道,《西安市重污染天然應急預案》明確規定,公安部門實施禁、限行措施時,應至少提前1天向社會發布通知。可是,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就堂而皇之地變成了兩個小時,擱誰恐怕都難以接受吧?
限行被折騰,忍忍也就過去了,然而,公眾無法接受與容忍這種隨意行政的毛病。市民在限行這樣的大事上一點發言權都沒有,如空氣一般被忽略與無視。任何人都應該認識到,現代治理中,所有與公眾利益緊密相關的事項,都不能是有關部門自說自話,想怎樣就怎樣。沒有官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沒有溝通與交流,沒有依法行政的姿態,行政成本隻會越來越高,溝通的代價隻能越來越大。
雖然這兩天西安的有關部門紛紛站出來,或就限行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向市民道歉,或委婉告訴媒體自己的無奈,可是,對公眾造成的不良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權力內部的問題為何要讓市民來埋單?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權力任性。要知道,雖然限行是第一次啟動,但幾年前真真切切地演練過一次啊,今天看來,幾年前的演練,沒有起到作用。
有朋友說,限行確屬必要,但從公共利益層面講,比限行更重要的是“限”住任性而為的權力。可惜的是,現在很多掌握權力的人壓根兒就意識不到依法行政的價值,常常任性而為,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甚少考慮決策行為是否契合法律的要求、是否有規可循。長此以往,公眾如何指望城市的治理越來越好?
城市的任何一個決策,都牽涉甚廣,沒有對民眾的敬畏之心,沒有依法行政的意識,“半夜雞叫”式的限行還會再度上演。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