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用“事業激勵”喚醒干事激情

劉忠友

2016年11月03日16: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教育心理學認為,責備千句,不如鼓勵一句﹔與其居高臨下指責呵斥,不如蹲下身子平等交流。同樣,要想喚醒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與其“問責”讓人心生壓抑,不如“激勵”讓人煥發活力。問責固然十分必要,激勵也是必不可少,兩者如同一機雙翼,“恩威並重”才能既循規蹈矩,又充滿活力。在開展調研中發現,一些基層干部反映當前強化問責確實產生了良好效果,但是一些激勵手段還不到位,激勵與問責沒有形成平衡。

事實上激勵的手段不曾間斷,職務晉升和物質利益是兩個重要的方面。無疑,理想的職級歸宿,較好的物質待遇,確實能夠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但是,職務晉升和物質激勵到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后,會出現遲鈍甚至梗阻。究其原因,職務晉升總是會遭遇成長的“天花板”,物質的激勵總會掉進欲望的“無底洞”。職務和物質上的激勵有的突出“名”,有的突出“利”,這些激勵往往周期性短、持續動力不強。甚至有些干部一味追求職務晉升和物質利益,導致逾規越矩,甚至被追責問刑。

事業激勵才具有持久的恆動力。我們的身邊會遇到這樣一種人:身上總有一股激情和一股用不完的勁,工作上很投入,生活上很開心,最大的特點是,名利不刻意,激情一貫性,10年20年都是這樣。這樣的人,心中裝有事業,以“把事情做好”作為職業追求,他們對“離開了單位,你什麼也不是”、“工作,並快樂著”等理念深信不疑,即使少了政治和經濟的激勵,他們依然會把工作干得很出色。《海棠依舊》中,周總理晚年年事漸高、身體病重,仍然保持一種夜以繼日的工作激情,全然因為他心中隻有這個國家和人民。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就是要形成一種“以事業為重”的激勵導向。

倡導事業激勵,要涵養事業信念。黨的干部是為黨的事業服務的,黨的事業是為人民服務的,干部的理想追求,就是把組織交辦的事情做好,為人民把事情辦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說的是當官要把為民謀福當作一種追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是說一個人工作中要留下事業的痕跡。唯有追求事業的信念定力,才會保持一貫干事創業的激情,不會因為職務有沒有提升、待遇有沒有提高而產生憂愁煩緒和刻意經營。理想信念的力量不會憑空產生,需要躬身力行,鑽在事業裡,走在群眾中,才會對工作充滿感情,對群眾充滿感情,日子久了,理想信念的定力也就變得牢固。

倡導事業激勵,要注重人文關懷。國防大學40歲單身女講師徐如燕因患病去世,引起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深深自責:一名大齡女講師的個人問題、健康問題沒有得到較好的關心和解決,自己有責任、政治部門有責任、制度有責任,因此他要求國防大學抓緊制定中青年干部人文關懷的意見。培養、用好干部,除了事業的平台,適當的待遇,同時需要情感上的關愛。每一名干部都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其中少不了對組織上關注關愛的渴望。一味隻在工作上提要求,忽略思想上的溝通交流、生活上關心呵護、活動上的凝聚融合,注定隻會形成簡單冰冷的“雇佣關系”。單位是干部干事創業的地方,人文關懷到位了,干部就能找到一種愛,反過來,這種愛會回報事業,成為事業的動力。

倡導事業激勵,要立起事業成就感。馬斯洛需求理論顯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干部不缺衣少食,也比較受人尊重,如果工作有起色且得到各方認可,就會產生成就感。立起事業的成就感,從組織的角度,要樹起干事的導向,弘揚創造的業績,給創造者足夠的社會認可和社會尊重﹔從個人角度,干部要珍惜工作機會,致力於干出成效,品嘗成就感的愉悅,激勵自己不斷創造,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生張凱,在結婚前一天得知病人需要他做手術,楞是把手術做到凌晨五點,再匆忙趕回老家結婚。正是因為有了“被需要”,才讓張凱把事業放在第一位。

千秋功業,關鍵在人。突出“事業激勵”的導向,就能引導干部心無旁騖地干事創業,盡量避免誤入追逐名利的“偏門”,有利於保護干部少犯錯誤、不犯錯誤。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