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將黨內監督的“關鍵少數”緊緊攢住

余祖欣

2016年11月03日16: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在修訂完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背景下,扎牢制度“籠子”的同時也將黨內監督的重心聚焦“關鍵少數”。

“治黨先治吏,治吏必從嚴”,強化黨內監督的關鍵就在於嚴抓“關鍵少數”。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義不斷趨於聚焦核心、抓住重點,全會修訂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更是在制度層面明確了主要對象,向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標准,使其成為落實責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底線、強示范,領導干部才能為全黨全社會做出應有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查處的各類案例不難看出,黨內監督弱化是導致作風問題及腐敗頑疾的重要原因。誠然,黨內監督所遇桎梏難就難在對“關鍵少數”的監督,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熱衷於搞“家長制”、“一言堂”,組織紀律渙散鬆弛,客觀上也存在諸多阻礙,一些地方在落實“兩個責任”時,主體責任尚未落實到位、監督責任更顯疲軟,造成了“上級管不到、平級管不了、下級不敢管”的尷尬窘境。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之所以出現“集團式”腐敗、“塌方式”腐敗,與領導干部帶頭違紀、負面示范分不開,補齊黨內監督的短板亟需力行。

領導干部是黨內監督實效的“風向標”,為民務實、干淨擔當,就能講規矩、明行止﹔反之,一旦領導干部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視黨的紀律和群眾利益如無物,上行下效便也就貽害頗深。不少問題干部何嘗不是如此,領導的一個飯局、一次動員,思想隨之鬆動,便成了上級腐敗的“炮灰”,直至落馬才深悔徹悟。當前,制度“籠子”越扎越牢,自淨機能越來越高,帶出了一批忠誠、干淨、擔當的領導干部,從嚴從實的黨內監督也帶來人人肯定的實為良效,摘了“鐵帽子”、打了“大老虎”,特別是對高級領導干部的嚴罰重懲,拔除了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等一批黨內“毒刺”,彰顯了中央敢於查究的魄力和決心,更將黨內監督無例外、無禁區的核心要義壓緊壓實,有效肅清了黨內歪風,營造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打虎拍蠅”使黨內監督的力度不斷拔高,由治到防才是后效所在,上級抓好下級,下級監督上級,同級互相監督,促使層層落實責任、人人提領正氣,治病去疴還在表層,關鍵還是領導干部補了“鈣”、強了身,黨內監督才能聚合一股正氣清風,揮發潛層內在的“正能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從領導干部入手狠抓黨內監督,補齊“短板”的同時同樣能夠縱深良效,使其成為帶班子、強隊伍的“關鍵少數”﹔成為做示范、立標榜的關鍵少數﹔成為扛主責、嚴監管的“關鍵少數”。徹底抹干淨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特權意識”,抓住一點一管到底,連點成線、以線帶面,才能實現黨內監督帶來的綜合良效。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要獲得實實在在的監督成果,關鍵還在於將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落實到位。就主觀因素來看,尤須用好“反面教材”,加強思想教育,讓“關鍵少數”能夠從自身出發嚴於律己,特別是要樹立“一把手”的核心責任意識,既要堂堂正正為官,更要實實在在管人,使其在思想信念上樹立一道免疫堅牆,將黨內監督嚴規重責的壓力轉變為自我提高、自我淨化的先驅動力﹔從客觀環境來講,要看到黨內監督面臨的實際困難,各級黨委和紀委既要敢管會管,更要從細節入手、從經常入手,留雙“眼睛”盯住、加個“哨所”看住,以從嚴從實的治吏手段作為對領導干部的日常關心關愛。於此同時,監督懲處科學手段不能落下,所謂“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營造“伸手必被捉”的高壓態勢,使領導干部實現從不能、不敢到不想的“質”的蛻變,做出從“被動監督”到“主動遵循”的根本改變。

引領關鍵少數、驅動最大多數,黨內監督要的就是分清主次、攻克重點。須知,黨內監督非一時一日可全,從嚴治黨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將黨的領導干部擺在突出位置,管起來、嚴下去,打造出一批信仰堅實、作風優良的“關鍵少數”,就能引一股良風正氣、樹一道堅實壁壘,使黨內監督發揮出最大威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的時代起點,領導干部尤須先行一步,樹新風、強筋骨,引領黨內監督正氣,順延全面從嚴治黨的呼聲正步而去。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