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
2016年11月01日08:49 來源:光明日報
如果宣傳或者評比,看的只是保障房建設的“多快好省”,或者只是地方政府能不能拿出看上去很美的建設數據,卻不去追問實際入住情況,不去追問困難群體的入住體驗,那這樣的保障房隻能算是“數字政績”。
最近,多家媒體報道陝西府谷縣一廉租房小區地基嚴重下沉事件。該小區2012年就舉辦過選房儀式,但4年來小區經歷地基下沉、維修、再下沉、再維修兩個輪回,耗資近億元,被保障對象入住卻遙遙無期。對此,住建部已經要求陝西住建廳、榆林市立即調查處理,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並及時公開調查處理結果。
費時費錢費心,卻絲毫沒有解決貧困群體的住房難題,背后的原因何在,隻能靜待相關部門的調查。但梳理府谷縣這一廉租房項目的建設進程,便不難發現其集中反映了保障房亂象背后的某些共性——紙面上的數字很美,現實卻亂象頻出。
從廉租房小區地基下沉竟達1.2米來看,要麼是廉租房的選址存在嚴重問題,要麼是基礎工作做得太差,這兩種原因,在近年屢屢曝光的保障房亂象中並不鮮見。今年6月,審計署公布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發現保障房建成以后大量被閑置,到2015年年底保障房閑置量達19萬套。閑置很重要的兩個原因,一是位置偏僻居住不便,二是住房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及物業管理不到位。
盡管這些保障房存在諸多缺陷,但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安居政績匯報中,形勢卻是一片喜人。府谷縣這個至今無法入住的廉租房小區,4年前當地已經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在外界印象中,當地貧困群體似乎已“圓多年新房夢”。此外,在官方評比中該項目也很搶眼,“在2011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綜合考評中,府谷縣被評為陝西省十佳。”一個保障房建設“十佳”縣城,卻出現廉租房小區地基下沉4年而無法解決的尷尬,不得不說有些諷刺。
如果宣傳或者評比,看的只是保障房建設的“多快好省”,或者只是地方政府能不能拿出看上去很美的建設數據,卻不去追問實際入住情況,不去追問困難群體的入住體驗,那這樣的保障房隻能算是“數字政績”。“數字政績”對干部當然有意義,但對真正的困難群體來說,隻能更受刺激,同時會影響他們對地方政府的認同。衡量保障房項目成敗的標准,顯然不能隻看建了多少,而要看到底有多少困難群體從中獲益,要看最終的性價比。
保障房項目需要數量的推進,才能發揮保障困難群體的綜合效用,但經過這幾年的集中推進之后,到了必須評估質量的階段。府谷縣的個案已經受到媒體和住建部的重視,希望相關的調查和問責,能成為處理類似問題的范例。在個案之外,相關部門也應以審計署提供的閑置數據為線索,展開一場保障房入住情況的集中督查,搞清那些住房閑置背后,有沒有干部失職瀆職,有的話必須嚴肅問責。唯有把監督的重點放在看成效而不是建設數據上,才可能杜絕“數字政績”,才能使保障房工程真正讓群眾安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