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行
2016年10月27日08:57 來源:光明日報
巡視必須找准職責定位,圍繞中心任務,緊扣“四個著力”,瞪大眼睛去發現巡視對象在作風、紀律和選人用人上存在的問題。處置問題的節奏也必須跟上,發現多少就查處多少,不設指標、沒有例外。要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
巡視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是反腐敗斗爭的一把利劍。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披露,在山西“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中,有7名省部級干部落馬,省會城市太原連續三任市委書記、三任公安局長被調查,山西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全年處分違紀黨員干部15450人,其中市廳級干部45人、縣處級干部545人。而山西塌方式腐敗問題被揭露和查處的背后,是中央的巡視工作發揮了從嚴治黨的利劍作用。
自古以來,來自上級的巡視都是監督下一級主要領導的最重要方式。唐代御史韋思謙講過,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岳,震懾州縣,為不任職”。巡視就是要當好中央的“千裡眼”“順風耳”,尋找線索,發現問題,形成震懾。
巡視是給黨的肌體做體檢,主要任務就是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發現問題不是壞事,劍指問題,通過巡視把問題揭擺出來,才能對形勢有更准確的判斷。發現問題本身就是震懾,巡視發現的問題越准,威懾作用就越大、越持久,使有問題的人知恥知止、收手收斂。除了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人大代表賄選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都是巡視發現的。被查處的中管干部中,超過一半的問題線索也是由中央巡視組移交的。
寧斷一指,不傷九指。巡視要有震懾力,就必須找准職責定位,圍繞中心任務,緊扣“四個著力”,瞪大眼睛去發現巡視對象在作風、紀律和選人用人上存在的問題。《永遠在路上》在評述蘇榮案件時指出,“選人用人腐敗被稱為腐敗之源,因為一旦正常的干部選拔規則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帶來方方面面的腐敗”。在蘇榮主政期間,江西省成為腐敗高發的省份之一。
發現問題是第一步,處置問題的節奏也必須跟上,發現多少就查處多少,不設指標、沒有例外。要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整改工作必須要跟上,凡是整改不力的,都要嚴肅追責。巡視整改落實情況要回頭看,要揪住不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這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生前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深入骨髓的擔當精神,李泉新帶領的省委第三巡視組贏得了“巡視王牌組”的美譽。
“誅一惡則眾惡懼。”能否發現問題、能否用好巡視成果,是確保巡視生命力的關鍵,要以其利劍鋒芒震懾遏制,進而狠抓整改落實,實現標本兼治。給予警示和威懾的同時,鼓舞上下聯動,實現巡視常態化、制度化,巡視工作才能持續發揮震懾作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