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在強化黨內監督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郭俊奎

2016年10月25日13: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昨天在北京召開,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10月24日人民網)

十八屆六中全會的議程確實鼓舞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黨內政治生活確實展現出了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証。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加強黨的建設的一些制度規定與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一些監管權力的“籠子”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制定和完善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制度規定,切實強化黨內監督。

在完善根本原則和制度中強化黨內監督。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強化黨內監督的關鍵抓手。實踐告訴我們: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黨內監督就有力量、有成效,黨就風清氣正、充滿生機活力﹔民主集中制堅持得不好,黨內監督就是一句空話,黨的風氣就會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遇挫折。因此,加強黨的建設,我們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強化黨內監督的制度支撐。隻有這樣,才能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

在完善頂層設計中強化黨內監督。強化黨內監督,關鍵是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2003年頒布施行以來,對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條例》與新實踐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逐步顯現了出來。因此,加強黨的建設,我們必須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進一步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使《條例》更貼切、更實用、更具有操作性。這樣,才能使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強化黨內監督。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基本方法,是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加強黨內監督,保持黨的肌體健康,使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力武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因此,加強黨內監督,必須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針對當前“批評和自我批評還沒有充分開展起來,一些地方和單位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等問題,我們必須重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掃除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這樣才能讓黨的肌體更健康。

在落實“兩個責任”中強化黨內監督。無論黨委還是紀委,都應承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肩負“主體責任”的,應敢抓敢管,立“明規矩”、破“潛規則”,激濁揚清、崇廉拒腐﹔肩負“監督責任”的,應帶頭尊崇黨章,敢動真碰硬。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在消極腐敗現象面前當好人,在黨和人民面前就當不成好人”。因此,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強化這“兩個責任”, 必須整合問責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隻有這樣,才能讓黨內監督破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困境。

強化黨內監督、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障。我們堅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一定會從完善監督制度到創新監督方式、從抓住“關鍵少數”到淨化政治生態等方面,為黨內監督的薄弱環節開出“藥方”,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化提供重要遵循。一定會使監管權力的“籠子”越扎越緊,使我們黨更加風清氣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郭俊奎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