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望海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

羅  援

2016年10月21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長征勝利80年了。

  但我們現在仍然能感受到紅軍將士們“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的激情,仍然能感悟到他們“要為真理而斗爭”的血性。長征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但長征精神是永恆的﹔長征發生在中國,但長征精神是屬於全世界的。

  紅軍三大主力長征,都是在力量對比懸殊情況下的被迫戰略轉移,說白了,就是打了敗仗。為什麼紅軍敗而不倒,上下同欲,百折不撓?因為紅軍有信仰。紅軍有別於其他所有軍隊的本質特征就是,紅軍是信仰的集合,而不是雇佣關系、金錢關系和權勢關系的捏合,革命理想高於天。

  長征時的紅軍與常態化的軍隊相比有兩個很大的區別,一個是脫離了長期賴以生存的根據地﹔另一個是人員構成中“老幼病婦”佔了很大比重。

  在長征的隊伍裡,“紅小鬼”是一個獨特的群體,胡耀邦、肖華等都是有名的“紅小鬼”。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有些十二三歲的孩子一定要跟著紅軍走,誰也勸阻不住。組織上決定把他們分給一部分女同志,每人帶一個。分給蔡暢當警衛員的叫“紅桃”,過雪山時,因為飢寒交迫,小“紅桃”穿著蔡大姐送給他的紫紅色毛衣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蔡暢掩面痛哭,跟淚人一樣。

  這種生離死別,在長征途中何止成百上千。一個地方的老鄉,聽說附近有一些老紅軍犧牲了,當地蘇維埃動員他們去掩埋尸體,走近一看,哪裡是什麼“老紅軍”,分明是一伙“小紅軍”,稚氣未脫,老鄉們潸然淚下。我的父親羅青長也是從巴山蜀水中走出來的一位“紅小鬼”,他們班裡七八個小伙伴都是十五六歲的窮孩子。這個年齡段,正是需要父母呵護的時候,但他們卻已經嘗盡了人間的艱難困苦。

  紅軍中還有一批女戰士,這是長征途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著名作家丁玲在延安採訪這些女戰士時感慨地說了一句話,“長征最苦的是,苦了女兵”。據統計和考証,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到達陝北的女紅軍有:鄧穎超、蔡暢、康克清、賀子珍等32位﹔紅二方面軍有李貞、陳琮英等21位﹔紅25軍有周東屏、戴覺敏等7位。紅四方面軍的女紅軍人數最多,共2000余人,她們大多是童養媳和苦大仇深的農民的孩子,女紅軍中歲數最小的王新蘭隻有11歲就隨軍出征。

  她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男同志們一起行軍打仗、風餐露宿,還要擔負起救治傷員、宣傳鼓動等多項任務。她們被稱之為“政治戰士”,行軍途中要奔前跑后,往往要比一般的戰士每天多走十多裡,因此,周恩來贊譽她們是走了三萬五千裡的人。

  在鄧小平同志晚年時,他的女兒曾經問他,長征時都做了什麼。小平同志不假思索,操著濃重的鄉音回答:“跟著走!”看似不假思索,其實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人生選擇,是對信念的堅守,是對共產黨的信任。

  長征有著講不完的故事。這些故事當中蘊含的精神,也是多維的。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撐下,弱小的紅軍克服了重重險阻,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最終沖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新的長征路上,80年前那段人類史無前例的遠征無疑將給我們帶來太多太多啟示。理想是走出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作者為軍事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學術委員會特邀委員、退役少將)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