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

關銘聞

2016年10月20日10: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作主旨演講:“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就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就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

  是夜,杭州桂香初起,錢塘潮涌如雪,東山月朗,西湖波平,一片澄澈世界。

  這就是今天的中國。她有信心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揚帆啟航,駛向更加廣闊的大海。

  經濟學家說,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路。

  是什麼,讓一個東方古國重新振作、星夜兼程?

  是什麼,讓我們有了“永遠在路上”的緊迫感與自信心?

  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此之近?

  要了解中國,不能不了解中國共產黨。八十年前,數十萬工農子弟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遍大半個中國,突重圍,過天險,傳播理想,鑄造隊伍,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成熟前在思想、組織和精神上的一次歷史性跨越。這就是長征。

  八十年前的長征壯舉,影響了中國的進程,也影響了世界發展的軌跡和格局,直到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主題展覽時強調,八十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八十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回憶過長征、追記過長征、總結過長征。無論是誰,不管他的政治立場如何,學術觀點如何,都必須、也隻能承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實踐証明,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在黨的旗幟下凝聚一支忠誠無畏的、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可靠保証。鄧小平同志說:“隻有我們的黨才能夠經得住十年的血腥恐怖,百萬大軍的‘圍剿’,二萬五千裡的長征。”

  1931年,中共閩粵贛邊特委准備成立機關報《紅旗》,特委書記兼軍委書記鄧發同志寫下這樣的發刊詞:“手錘鐮刀為標志的紅旗,已獲得全世界工農階級的擁護,飄揚於全世界,使國際資本主義戰栗發抖!”

  其時,中國革命日益高漲,紅軍的發展縱橫十余省,蘇維埃的版圖已擴展至300多個縣。在這個開天辟地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的艱苦卓絕的長征中,歷經磨難與洗禮,我們黨形成了自己最大的優勢:以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為基礎,確保實現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步調一致,是長征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黨90多年來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

  1935年10月,長征的關鍵時刻,張國燾不顧中央部署,領軍南下,另立“中央”,這一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為,受到廣大黨員的堅決抵制。朱德同志嚴正表示,全黨隻有毛澤東領導的一個黨中央,必須維護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統一領導。事后,毛澤東稱張國燾的行為是“一個大教訓”。鑒於這個教訓,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重申了紀律: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毛澤東說,這是最重要的紀律,全黨要“一起遵守紀律”“統一行動”。

  1985年3月7日,改革開放風起雲涌。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即席講話,要求黨員干部“有理想,有紀律,這兩件事我們務必時刻牢記在心。”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統籌國內國際大局,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從嚴治黨,進一步提振干部隊伍,提升全黨素質,提質改革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任務艱巨繁重。面向“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黨同志更要進一步強化看齊意識,自覺做到“四個服從”,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守黨員干部的政治原則和行為准則。

  新中國發向太空的每一枚火箭,箭體上都有兩個鮮紅的大字:長征。

  1968年12月5日凌晨,力學專家郭永懷乘飛機從青海實驗基地飛臨北京機場,著陸時,空難發生了。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分開后,中間掉出一個完好無損的公文包,裡面是絕密的科研文件。在最后瞬間,郭永懷隻想到用身體保護寶貴的資料!郭永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被授予“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他和他的團隊所鑄就的精神,被稱為“兩彈一星”精神。

  這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建設年代的延續,與改革時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起,共同形成我們黨的精神坐標,如同一座座直指雲天的山峰,綿延不絕,走向未來。

  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黨員必須履行的八條義務列在前面,黨員享有的八項權利置於義務之后。任何時候,共產黨員都必須義務當先、責任居首、犧牲在前,在理論統領、紀律監督和精神感召下,成為工人階級和整個民族的先鋒隊。

  2016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主題展覽時強調,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遵義,一個響亮的名字。對歷史而言,它意味著轉折。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結束了李德、博古以“完全馬克思主義”面目出現的“左”傾冒險主義的干擾,革命形勢出現轉機。

  更為可貴的是,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典范,會議的結果使紅軍由挫折走向勝利,更開啟了中國革命的嶄新道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從此,這條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奮進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事實証明,遵循這條道路,事業就發展,人民就滿意。偏離了這條道路,危機的暴風雨就會到來。

  歷史學家認為,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兩個,遵義會議是第一個,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第二個。兩次會議的共同點,是實事求是、大膽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用新的辦法解決問題,在巨大的危機中迎來轉機。

  1978年12月13日,北京冬日的陽光裡,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個講話,成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由此,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長征。

  春天的故事開始了。

  “長征接力有來人”,這是葉劍英對青年人的期許。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與“新長征”概念同時出現,充分証明改革開放是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弘揚。1981年,中國男排戰勝韓國隊挺進世界杯,北大學子興奮地喊響口號:“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同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杯,並獲得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全國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稱號。改革開放讓中國大地春潮疊起:經濟搞活、包產到戶、合資辦企、特區開發,更多的人從爭論中走出來,解放思想,輕裝上陣,從溫飽奔向小康。

  鄧小平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從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開始,我們黨一直沒有停下探索前進的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中開辟和前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

  我們吃夠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機會主義的苦頭。長征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初期被動挨打是血的教訓,怎樣實現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怎樣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怎樣捍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是更嚴峻的考驗。隻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我們才能交出圓滿的答卷。

  “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建設的翻版。”“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的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才能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

  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回望歷史,更加可以看清現實的腳步。在接續進行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長征路上,依舊需要必勝的信念、奮斗的精神和無畏的氣概。

  沒有硝煙,新的長征同樣是一場硬仗。今天,改革進入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們闖過一個個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實現全面小康需要我們把更多新的雪山草地踩在腳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工作時指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新的長征,是一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告誡全黨,要時刻准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隻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清醒地指出:“改革往往都是從易到難。我們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敢於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我們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在美國出版的一本名為《人類1000年》的書中,這樣解釋長征對人類進程的影響,“它告訴人們,人類精神文明中最可貴的就是永不言敗,就是頑強不屈,就是高舉信仰的旗幟、理想的火炬,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有針對性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強化基礎支撐,注重體系集成,完善工作機制,嚴格督察落實,不斷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細化水平,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我們的長征路,仍要這樣走下去。

  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既要堅定不移,又要因時、因勢而動。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

  我們的長征,從新的起點開始:

  “95年來,中國走過的歷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我們的長征,確定了新的目標: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勾畫出的宏偉藍圖,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就是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進而到21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黨全國要同心同德、埋頭苦干,銳意創新、開拓進取,共同為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而奮斗。”

  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而不可泄。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黨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黨,作為一個在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在面向“兩個一百年”前進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永葆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做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深秋,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山坳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建成啟用。蔥翠的山間,這口直徑500米的銀白色金屬“大鍋”格外令人震撼,人們叫它“天眼”。

  “天眼”將用來探測宇宙中的遙遠信號和物質。一降生,它就以其巨大的口徑取代了大名鼎鼎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成為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有人預測,未來20年至30年中,天眼的技術穩居世界一流。由此,它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參觀者蜂擁而來。

  與“天眼”同時亮相的,是國家級貧困縣平塘。縣城裡原來沒有路燈,隻有3家旅店,一個單間一晚隻要15元。

  但“天眼”改變了一切。路修好了,電通了,一家五星級酒店已經開張,更多的飯店還在建設中。

  “哈勃等傳統光學望遠鏡接收的是可見光,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電波。我們手機接收的信號大約是900兆,FAST望遠鏡接收的信號范圍從7兆到3G。”測控工程師翟學兵興奮地說。

  此時,來自廣西桂林的黃滿英一家則在發愁,平塘還沒有電商,網絡也不方便,自家開的旅店怎樣在互聯網上打廣告呢?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相信:“他們都說這裡要大干,做開發,有前途。”

  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是我們今天的長征——遠向無垠的宇宙,深向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