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雲
2016年10月14日14: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0月12日晚,在四川資陽市首期《陽光問廉·面對面》全媒體直播現場,面對記者暗訪視頻披露的問題和村民、主持人的連續追問,相關部門或鄉鎮的責任人回答時頓顯語塞。(10月14日 成都商報)
官員被問得語塞的問題,是資陽市紀委首次問廉暗訪的案例。將這些案例直接拿到節目現場,當場對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進行詢問,其本身就很有“火藥味”,回答時出現“語塞”就是必然。但對於案例所涉及的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當庭作出的整改承諾,還要加強庭后的追蹤報道,確保群眾關心的問題真正得到落實。
通過媒體現場曝光進行“問廉”的優點在於:在萬眾注目下讓官員紅臉出汗,將形成更有力的震懾,促使官員必須積極作為。而將問題曝光在陽光下,把整改置於群眾監督下,也會推動問題得到及時的、徹底的整改。因此,資陽市的《陽光問廉·面對面》節目,不失為解決為官不為、為官亂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不正之風等問題的重要抓手。
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為官不為現象,已成為機關單位比較普遍的“作風病”。不僅嚴重影響機關的行政效能,而且使得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消解的是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如資陽市雁江區村民2011年就自建用房申請辦理土地使用証,其間耕地佔用稅交了兩次,至今卻沒有拿到相關証件。這種典型的為官不為問題如果得不到整改落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就是一句空話。
但群眾遭遇的為官不為現象,更多的可能是敷衍塞責、推三阻四等等“軟釘子”,看起來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卻讓人有“如鯁在喉”之感。這就需要更好地發揮紀檢監督和媒體監督的作用,將這種令群眾心中不快、但又不好說出口的現象置於陽光之下。從這個角度而言,《陽光問廉》的“庭后落實”,還有更大施展的空間。
《陽光問廉·面對面》節目的首播,受到了資陽市群眾的廣泛關注。說明隻要提供有效的群眾監督平台,就能激發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與此同時,對於官員“當場語塞”的問題,如果事后不及時督促整改、加強對整改情況的跟蹤報道,也容易讓“語塞”的官員“故態復萌”。因此,隻有形成媒體監督、群眾監督和紀檢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把握好“庭后落實”的節奏,擴大“庭后落實”的宣傳面,才會不斷削弱為官不為者的空間,讓積極有為的風氣在機關滋長弘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