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2016年10月13日14:50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各地在推進PPP項目中應把單一的“引錢”思維轉化成產業發展思維,從引資轉向引產業。這樣,政府與民資合作的空間會更大,合作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也就更能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長遠發展。
日前,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重大市政工程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創新工作的通知》,開展深化中小城市和市政領域相關行業PPP創新工作。這是兩部門首次聯合在PPP領域推出重要舉措,旨在更好地推動PPP模式在新型城鎮化中的運用,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近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大批PPP項目,但成功率並不高,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興趣也不是很濃,更多情況下都在等待觀望。相反,國有企業對此卻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顯然,這不是推廣PPP的初衷。
當然,成功率不高不代表沒有成功的案例。華夏幸福與河北固安的合作,是PPP項目推進中少有的成功案例。《人民日報》報道稱,從2002年雙方牽手到現在,14年時間,固安縣的財政收入增長了50倍,華夏幸福的資產規模也增加了10多倍,真正實現了雙贏。
那麼,推動雙方合作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以誠相待、市場意識、服務水平等毫無疑問是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與產業相伴,則是PPP由“金蛋”變“金雞”的關鍵。如果離開產業談合作,PPP就極有可能成為一種短期行為,成為投資者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而不是相互合作。因此,建立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通過產業發展,才能壯大地方實力、增加居民就業、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如果沒有產業,無論是投資方還是政府,都沒有能力再合作下去。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目前各地推出的PPP項目中很難看到,或者說合作的基礎條件很差。
也許有人會說,PPP項目的落腳點主要是公共設施,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或為投資方提供固定收益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從PPP的初衷來說,確是如此。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經過前些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地方政府能夠用來吸引社會資本的公共設施項目基本沒有,政府所能提供的固定收益和購買服務等,也因為政府債務負擔過重以及個別地方政府信用方面的問題,難以得到社會資本的充分信任。自然,PPP項目的成功率也就較低了。
華夏幸福與河北固安以產業為基礎的合作,就給PPP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一條能夠創造可持續合作條件的新路。就投資方來說,從合作的第一天起,就不是打一槍、賺一筆就跑,而是長期扎根,謀求長遠發展。對政府而言,能夠吸引一個扎根本地的投資者,相關的政策資源、服務等也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提供,而不需要擔心對方會“跑路”。因為,對方把產業基地都建在這裡了,就不可能輕易言跑,雙方的合作空間自然就會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以產業為基礎,能夠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能夠不把合作當作一個“金蛋”,彼此都想從“金蛋”上多挖一塊,以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結果,爭來爭去,就一個“蛋”那麼大。相反,把“金蛋”變成“金雞”,雙方的利益就會水漲船高,越來越多。因此,筆者認為,各地在推進PPP項目中應把單一的“引錢”思維轉化成產業發展思維,從引資轉向引產業。這樣,政府與民資合作的空間會更大,合作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也就更能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長遠發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