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在“知行相長”中推進“見微思紀”

王青玲

2016年10月09日15: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員干部哪些話不能說?哪些事不能做?公職人員為人處世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日前,武漢市紀委在《長江日報》開設“見微思紀”專欄,從身邊例子的曝光解讀,到執紀人員的專業解說,再到群眾觀點的真實呈現,一個“知行相長”的過程,可以說,很好地發揮了“查處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十八大以來,“黨規黨紀”一直是個熱詞。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正負面清單”,為黨員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循。然而,或是“深陷泥淖渾然不覺”的無知,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亂為,《准則》、《條例》的制度效應還未能得到充分釋放。

紀律不是橡皮筋,規矩亦不能當兒戲。何為“見微思紀”?顧名思義就是以小見大,於細微之處洞悉紀律大問題。在筆者看來,這既是一種時刻警醒的紀律意識,也是一種不斷自我糾正的紀律自覺。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做到“見微思紀”,在“知行相長”中深化認知、規范舉止。

塑造“見微思紀”的意識。“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時下,一些黨員干部把禁令當作耳旁風,看似犯的是小錯,實則折射的是漠視紀律的麻木心態。正如“見微思紀”專欄選取的典型案例,無論是未經集體商議違規簽訂工程合同,還是社區支部書記“未指定專人管理”受處分﹔無論是輸錯姓名導致申報獎勵不成功,還是違規為兒子辦婚宴,踩踏“紅線”的共性和主要原因就是小事不慎、小節不懼。當看到,看似小事一樁、“不足挂齒”,其實都是觸碰紀律底線的大問題。表面上的行為“轉折”,錯誤思想的伏筆卻早已埋下。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隻有把“見微思紀”的意識高高舉起來,從看似點滴的小細節中把握行為方向,才能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

培養“見微思紀”的能力。黨紀處分有哪些情形?《條例》是怎樣制定的?將承擔怎樣的歷史使命、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當前,部分黨員干部對《准則》《條例》或是一目十行,看過就丟,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或是放在書架上當成擺設,束之高閣,全然不知﹔亦或是把學習培訓當成放鬆休閑的好機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看到,黨規黨紀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終身課,對黨規黨紀不清不楚,又怎能行有所向、言有所止。黨員干部培養“見微思紀”的能力,首先就是要做到對黨規黨紀的學習,隻有底數清、情況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把准脈、開好方,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與此同時,要在熟知黨規黨紀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辨析,能夠對照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的相關規定,用好日常把脈“聽診器”,實時摸清自己的“健康”狀況,謹於言而敏於行。

厚植“見微思紀”的土壤。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力度空前,明確黨紀嚴於國法,對“團團伙伙”“山頭主義”零容忍,聚焦群眾身邊的“蚊蠅腐敗”……反腐“紅利”越發突出,老百姓的獲得感也逐漸增強,一定程度上是源於“微腐敗”的治理效果。當看到,懲治“微腐敗”不僅是中央高層推動的重大舉措,也是全社會共同反腐的客觀要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方能行有所律,要推動基層“微腐敗”治理的縱深發展,就必須要求全社會高度重視,在黨員干部和社會群眾中營造“見微思紀”的氛圍,厚植“見微思紀”的土壤。首先就是要充分運用群眾的力量,讓群眾參與監督,及時“拉警報”、“踩剎車”,防止黨員干部由小錯釀成大錯,倒逼黨員干部觀念與行為的轉變﹔其次是要發揮制度的力量,發現一起懲治一起,通過嚴厲查處產生震懾作用,從而減少違紀存量,與此同時,要通過制度完善來堵住違紀違規的增量和變量。

強化紀律意識,養成紀律自覺,不觸“紅線”,不踩“底線”。在“知行相長”中推進“見微思紀”,從細微處察不足,從細節中看問題,黨員干部隻有時時繃緊紀律這根弦,才不會在所謂的小事兒上“栽跟頭”。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