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讓聽真話不再難

唐劍鋒

2016年10月08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融洽和諧的干群關系,是群眾說真話,領導干部聽真話。隻有群眾有啥說啥,人人實話實說,人人都說真話,人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才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叫“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政治局面”﹔才叫“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通過“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雖說領導干部作風有了根本好轉,但領導難以聽到真話的現實,卻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對領導聽真話很難的現實問題,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是群眾和一般黨員的問題﹔問題在下面,根子卻在領導。你給群眾說玄的,大的,空的,群眾就會用虛的來對付你﹔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

不是群眾不想說真話,而是說真話,往往總是得不償失,往往總是沒有說好話,說順耳的話,順情說好話招人喜歡。據《古文輯要》記載,李世民時期有一個忠直敢諫、有棱有角的諍臣叫裴矩。此君在隋朝做官時,卻是一位阿諛奉承、八面玲瓏、溜須拍馬之徒,那時的裴矩,總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討隋煬帝歡心。到了唐朝,他卻一反常態,經常對朝政發表不同的意見,有時甚至當面跟唐太宗頂撞、爭論。對裴矩這種反常現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時代,面對不同的上級,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這到底為什麼呢?

元朝有一位名相,叫拜住。對裴矩從政軌跡作了形象透徹解釋,他引用孔子之語“盤圓則水圓,盂方則水方”,說明裴矩態度的改變。在拜住看來,問題的根子在上面:有什麼樣的盤、盂,自然就有什麼形狀的水。面對開明上級,誰還會掖著藏著?用這句話解釋“聽不到真話,根子在領導”,最發人深省﹔有了問題,不要責怪群眾,應從自身找原因。唐太宗開明,聽得進別人意見,包括不同意見,反對意見,才有裴矩、魏征這樣一批敢於直諫的大臣﹔因為唐太宗兼聽則明,才使得決策符合實際,符合民意,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盛世。

如果說真話吃虧,說真話無益,說真話不得好臉﹔說假話反而得好處,得實惠,得恩寵,這種狀況就不正常。魯迅先生在一篇短文中這樣寫道:一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全家非常高興,滿月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抱出來給客人看。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於是他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於是他遭到一頓痛打。講真話竟然是挨打的下場,難怪說真話會變得小心翼翼了﹔如果領導的臉色不對,氣氛不妙,這真話,是萬萬說不得的。

“言論自由”這一條,雖然寫進了憲法,卻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說真話有多難。要做到“言論真正自由”,你就要容忍說錯話﹔隻有對錯話、刺耳的話、牢騷話,甚至罵娘的話,持一種包容、寬容的態度,才是對說真話權利最好的保護。因為真話未必是正確的話,是順耳的話,是別人尤其是領導愛聽的話,卻一定是“真實表達”,卻一定是心裡話。很多時候,人們選擇不說真話,倒不光是怕殺頭坐牢,而是因為說假話的“回報率”有時要高於說真話。

很多時候,說違心的話、說恭維的話會比真誠的反對更能迎合領導﹔就像夸大的廣告有時更能提高銷量一樣。生活中,能說得人眉開眼笑,一定人員很好,一定很受人待見,一定招人喜歡。而領導之所以聽不到真話,很難聽到真話,是因為這位兒不僅不深入基層走群眾路線,還往往是“官不大脾氣不小”﹔那架子擺的、大的,讓你就是想說真話,都會咽下去。

領導聽不到真話,毛病在領導。不要怪這怪那,隻怪自己深入群眾不夠,與群眾聯系不夠,群眾路線走的不夠﹔我就不信: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拋開面子,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一張床上、一鋪炕上拉家常、問冷暖,和群眾一起苦,一起流汗,不信你聽不到真話?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