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重在生態保護”有深意

夏光

2016年09月30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重在生態保護”有深意

  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我國東北端中俄邊界的黑瞎子島,實地察看當地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他指出,黑瞎子島重在生態保護,在保護基礎上建設一些基本的基礎設施和發展旅游。其實,這並非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在地區開發問題上突出強調要保護生態、實施綠色發展。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南洱海生態保護時叮囑當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淨清澈”。2016年,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由此可見,“重在生態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且逐步付諸實踐的地區發展理念。

  怎樣理解這種“重在生態保護”的思想呢?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其一,這是一種長遠的歷史情懷。地球隻有一個,除此人類無處容身。當代人要使用資源、改善生活,子孫后代也要依靠這片土地繁衍發展。只是后代人在今天還沒有話語權,無法表達他們的利益訴求,隻有依靠當代人的生態自覺。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治國理政時一定既要考慮當代人的生存發展訴求,也要對民族永續的繁衍進步負責。因此,“重在生態保護”,是對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擔當。功成不必在我,手握重權而不擅為,這需要高尚的情懷和過人的膽魄。

  其二,這是一種高雅的美學視野。美麗中國,美在何處?是不是把我們的國土到處都蓋上氣派而漂亮的建筑,把一切自然的野趣都改造成花圃,就是美麗?筆者以為,真正的美在於繁簡相宜、平衡協調。隻有在圖畫紙上適當留白,才顯得張弛有度、開合自如,才具有美的意蘊。如果到處著墨、密不透風,反而會給人以散亂、壓抑之感。正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原作疏密有致、大氣悠遠,但乾隆皇帝在留白處寫下大量題跋后,畫風損毀,令人惜之。建設美麗中國也是如此,在廣袤的國土上留下一定空白,讓繁華的城市人工造物與原生的自然天趣交相輝映,才是美麗的旨趣所在。

  我國已經出台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的重大措施。這一規劃實施的問題和風險在於,有的地方領導人出於政績動機,不願意本地成為被限制和禁止的開發區域。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在生態保護”的叮囑和要求,為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切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次校准了方向,提供了動力。

  (作者系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