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新發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確定了未來5年尊重、保護和促進人權的目標和任務。這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三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權’不是天賦的,而是歷史地產生的。”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深知人的價值、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對社會發展進步的重大意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自2009年以來,中國先后實施了兩期人權行動計劃,不斷加大各項人權保障力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邁上新台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味著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國人民的人權,在更高水平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我國人權事業持續穩定有序發展的重要時期。應當看到,我國人權事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醫療、教育、養老、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環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人權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歷史和實踐証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權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使我國人權保障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而不斷提高。
把握歷史大勢,順應人民期待,《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了一系列人權發展目標,其重點在於全面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充分保障各類特定群體權利,深入開展人權教育,積極參與國際人權工作。行動計劃的制定,為的就是更好地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實現中國人民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
人權不是空洞的口號,更不是束之高閣的理念,而是首先對接於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與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現實權利息息相關。未來這5年,我們將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達到90%,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98%的行政村光纖通達,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拓寬公民知情權范圍、豐富公民表達手段和渠道,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凡此,無一不是人民殷切期盼,無一不關涉人民切身利益。唯有堅定不移推進,才能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全面落實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我們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穩步向前,為推進世界人權事業作出新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30日 1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