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以黨內關愛喚醒基層黨員干部在黨意識

倪洋軍

2016年09月27日11: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筆者在基層調研時聽到一些基層干部群眾吐槽,現在很多基督教場所比農村黨支部建得還漂亮,而且信徒們“趕教會”比黨員參加黨內活動還積極﹔相反,一些基層黨支部以及黨員活動場所長期關門上鎖,平時很少看到黨員“面孔”,還有不少黨員流失在外,連自己所屬支部的書記是誰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挂黨員”。當問及原因時,基本都異口同聲地說,“人家教會對信徒可好了,誰家有個困難、病情時,總會有人上門慰問,或幫著代為禱告。”

也許筆者聽到的只是個別現象、一面之詞,但是,為何基督教等宗教信徒會如此虔誠地信教,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個別領導干部辭職進宗教場所當教徒信徒,而我們黨內一些黨員卻缺乏這樣的信念和執著,黨內生活不正常、先鋒作用不發揮,恐怕與我們的黨組織主動作為、親情關愛缺失有著不無重要的關系。筆者認為,要想讓黨員回歸組織,增強在黨意識,發揮先鋒作用,黨內關愛不能被忽視或輕視。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黨員干部工作壓力大,面對的矛盾問題多,但是生活狀況不佳,特別是工資待遇長期偏低,盡管一些地方也實行了村干部績效管理等,適當提高了村三大員的工資,但是其他村組干部的工資還是很低,加之政治進步的空間又很小,導致基層黨員干部動力不足,無心工作,無法去關愛其他農村困難黨員。為此,一方面,要持續改善基層黨員干部的經濟待遇,讓基層干部無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大對農村基層黨支部的黨建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基層支部有錢辦事﹔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結對幫扶機制,特別要有對困難黨員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措施,確保讓每一名黨員都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從而產生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

活力來自於活動。黨建活動是激發黨員干部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活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一些基層支部長期不組織黨員搞黨建活動,或者隻滿足於挂個活動室的牌子,導致基層黨員干部看不到黨組織的作用,更無法為黨組織出力流汗、貢獻智慧﹔還有的黨組織平時甚至連一本學習資料都“懶得”發放給黨員,讓黨員覺得自己繳納的黨費“打了水漂”,連交黨費的積極性都沒有了。故此,各級黨組織要常態化設計和組織各類黨建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黨員參加,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尤其要使“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化、規范化、正常化,切忌將其形式化、簡單化、庸俗化。除此之外,還要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通過為黨員訂閱黨報黨刊等方式讓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人是有惰性的。黨員干部也不例外。尤其是思想上的惰性一旦形成很難改掉。少數黨員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很大程度上與其思想僵化、思維惰性有關。而解鈴還須系鈴人。思想上的問題必須通過思想工作來解決。基督教會中除了有正常的講道、解讀聖經外,還有經常性的“交通”、“團契”等形式,幫助信徒解決思想上、信仰上的問題,防止“信偏”了。對於基層黨組織而言,更要將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首要位置,通過各種方式與黨員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教育提醒黨員干部特別是思想上有波動、信仰上有偏差的黨員干部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政治定力,防止出現信仰危機。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黨組織負責人要主動“觸網”,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利用現代信息交流工具,與黨員進行面對面、鍵對鍵的互動交流,為黨員群眾指明方向、廓清迷霧、提高認識,搶佔思想領域和意識形態“制高點”。

將心比心,以情換情。人是感情動物。組織上有了親情關愛,黨員干部自然會感悟在心、感動在情,進而增強在黨意識,切實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首先要黨組織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執行力,才能讓黨員打心眼裡願意聽黨話、跟黨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倪洋軍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