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產業扶貧,定好“位”才能不“越位”

張柏萌

2016年09月27日10: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部分地區在產業扶貧過程中,行政力量運用過多,貧困戶參與程度不高。有些地方干部總自認比貧困群眾高明,常常“越位”替農民決定種什麼、養什麼。(9月25日 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我國多年的扶貧經驗也証明,產業扶貧是解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是脫貧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確定,這5年間要有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將通過特色產業扶持脫貧,這些產業也將為脫貧的群眾提供持續穩定的增收來源。

相比於送錢送物的救濟式扶貧,“授之以漁”的開發式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農戶、企業、市場”每個細胞得以激活,群眾的參與程度、參與熱情更高,經濟效益和帶動效益也更明顯。一些地方,扶貧產業選得准、開展得好,形成了產業規模和產業效應,實現了群眾脫貧致富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而也有一些地方,產業扶貧出現“跑偏”的現象,有的千辛萬苦引進來的項目,由於群眾缺乏熱情、參與性不高,半途而廢﹔有的上馬產業對市場預判不足,經受不住市場考驗,敗下陣來。扶貧產業不但沒有使群眾脫貧致富,而且投資失敗由農戶來買單,貧困群眾生活“雪上加霜”,“基層干部一聽產業扶貧就頭大,群眾一想到產業扶貧就害怕” ,也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力。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在工作中的“越位“,對產業扶貧行政干預過多,對實際情況了解不夠,對貧困戶的聲音和意願傾聽、重視不夠,甚至有的追求所謂“扶貧政績”,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精准扶貧離不開精准定位。產業扶貧,政府更應找准角色定位,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戶參與的原則,明白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政府不“越位”,產業扶貧才不會“跑偏”。

做好產業扶貧的調研員。因地制宜是產業扶貧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立足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產業布局,否則隻會形成盲目跟風之勢。要摸透村情、鄉情、縣情,了解和把握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市場容量、上下游產業等方方面面因素,隻有 “嗅出根植於這片土地上的特色與優勢” ,才能讓扶貧產業真正根植於區域資源優勢。同時,還要因人制宜,要充分考慮人力資源狀況,把准不同扶貧對象的“脈”,實事求是,統籌兼顧,把各方扶貧力量和資源整合好。

做好產業扶貧的推廣員。扶貧產業再好,群眾不接受,也等於零。做好推廣員,要充分尊重農戶的意願和想法,了解他們的所想、所盼、所憂,通過政策宣講、利益引導、典型激勵,更要發揮產業的龍頭帶動和能人效應,讓貧困群眾認識到差距、樹立起信心,真正調動起產業扶貧中貧困群眾主體的強大內在動力。

做好產業扶貧的服務員。產業扶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有的有產品沒資金,有的有人力沒技術,有的有產業沒產業鏈,這就要我們政府在“建基礎設施,抓技術培訓,做產品推廣,引資金活水”等方面切實做好保障,做好服務員。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