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做群眾工作離不開“面對面”

唐劍鋒

2016年09月20日14: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濟南市解放東路上,有一家面館,店名特別耐人尋味,叫“面對面”。或許是因為這個店名讓人感到親切,或許是這裡的面的確做得好吃,反正這裡總是顧客盈門。由此我想到:無論是今天的科技手段多麼發達,通訊多麼暢通,要做好群眾工作,還是離不開“面對面”。

記得一位省級領導在《人民日報》上曾撰文說:“做好群眾工作,既要用好現代科技手段,又不能忽視那些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的老辦法、土辦法。”他說的“用好現代科技手段”,包括網絡,包括手機,也包括雲計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鍵對鍵”﹔他說的“和群眾打交道的老辦法、土辦法”,就是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一鋪炕上,一張床上“面對面”交流。

把“鍵對鍵”用在工作上,是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提高群眾工作效率的實招兒。如何讓群眾意見、群眾訴求快速無阻斷地“直通”領導?這就要借助網絡平台,用網絡這條“專線”,搜集群眾意見,送達群眾意見,讓群眾意見“直達”領導。讓“群眾點點鼠標,敲敲鍵盤,就可以在上面發表建議、咨詢問題、尋求幫助、進行投訴”,才真的方便群眾。用新媒體平台開展群眾工作,是時代進步的需要,是群眾工作智能化的需要,也是領導方式與時俱進的需要﹔領導不但要學習掌握好,還要充分利用好,以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用電腦、網絡、手機開展群眾工作,確實給群眾帶來了很多便利,卻也給群眾增添了許多煩惱。有的部門,有的領導,因為使用“鍵對鍵”,就忽視了與群眾“面對面”﹔電腦、網絡、手機再智能,也只是機器,沒有人的感情,沒有人的溫暖,沒有人性化﹔有群眾說:“現在辦事方便是方便了,就是很難見到人,更別說見到領導了”。這不是牢騷,而是一種事實:群眾始終覺得與領導“面對面”更親切,更人情化,更便於交流。不能因為用上電腦、網絡、手機,就能替代深入群眾﹔什麼時候,與群眾“面對面”都是最好、也是最親切的工作方法。

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一鋪炕上,一張床上“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服務,什麼時候都不能被取代。一旦因為用上了電腦、網絡、手機,就認為可以替代深入群眾,可以不到群眾中去,時間一長,就會在新時期、新任務、新矛盾、新常態下犯脫離群眾的錯誤。有些時候,攝像頭反映的情況,不如“親口嘗一嘗梨子的滋味”效果好﹔用高科技手段替代“到場”見面,群眾會怎麼想?群眾會怎麼看?這樣下去,甚至會產生新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

有人說: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傳遞正能量,用不好造成消極影響。群眾工作,需要聲情並茂,需要融入其中,需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在這個問題上,再好的電腦、網絡、手機,都始終是一個無法彌補的缺欠。新時期、新任務、新矛盾、新常態下,需要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使服務群眾從“零距離”到“全方位”,從“全方位”到“無死角”﹔這樣為群眾服務,才能被群眾接受,才能更方便群眾,才能使群眾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用群眾接受的方法、群眾認可的方法做群眾工作,是化解矛盾、解決糾紛最有用、管用的方法。有時,使用“鍵對鍵”,可能比“面對面”更快捷、更便利、更方便群眾、更受群眾歡迎,那就用“鍵對鍵”﹔有時,群眾會感到“面對面”親切,方便交流、更能消除誤解、化解矛盾、取得信任,那就用“面對面”。絕不能用了“鍵對鍵”,就丟了“面對面”好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怎樣才能做好群眾工作?與群眾面對面。領導干部隻有深入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設身處地的了解群眾之疾苦,傾聽他們的現實需求,才能帶著感情去為群眾謀發展,謀利益。”與群眾“面對面”,決策會更貼近群眾,辦事會少脫離實際,少走彎路。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