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改革就是搬掉“絆腳石”

唐劍鋒

2016年09月19日13: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人把深化改革,形象地比喻成搬掉改革道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絆腳石,是生活中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比喻對前進有阻礙作用的一切事物。

近日,一位省級領導在《人民日報》撰文說:“要加強部門協作,不管是誰牽頭的改革項目,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全力配合支持,誰要當改革‘絆腳石’,組織上就必須把他搬掉。”深化改革,動的是既得利益,啃的是“硬骨頭”,前進的路上隨時都可能有“絆腳石”出現,不真刀真槍干能行嗎?深化改革,我們既要拿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魄和決心,又要敢於搬掉改革路上的“絆腳石”: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自我革命,敢於擔當,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敢於抓落實,以保障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每一項重大改革,在深化過程中,在推進過程中,如果遇不到一點阻力,碰不上一塊“絆腳石”,似乎不正常。不要因為路上有絆腳石,就有畏難情緒,就裹足不前,甚至就停滯下來,這不是改革的態度,不是改革的勇氣,更不是改革的智慧。現在,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下壯士斷腕的決心,不怕“啃硬骨頭”,不怕觸及深層次矛盾,才有資格擔起改革使命。我們不僅不怕“絆腳石”,勇於搬掉改革路上的“絆腳石”,更要“精准”把握改革脈搏,內在規律,深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實施,將改革不斷推進。

對看准了的改革膽子要大,決心要大,動作要大,但步子要穩。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重點突破﹔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深化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無論是應對當下的困難和挑戰,無論是面對前進道路不斷滾落下來的“絆腳石”,還是著眼於長遠的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深化改革都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選擇。進,則贏得群眾擁護﹔退,則失去群眾信任。

改革的路上,肯定會有“絆腳石”﹔改革的山上,肯定會有“虎”。不能因為改革路上有“絆腳石”,就停步不行﹔不能因為改革山上有“虎”,就不敢“向虎山行”。要有切實的舉措,要有切實的行動,要有震住“虎”的勇氣,才能取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不能改革口號喊得震天響、改革實效總不見,隻聞‘雷聲’不見‘雨’。要著眼於‘快’,在問題面前,誰先人一步解決,誰就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深化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搬掉“絆腳石”的過程。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等,不能退,不能猶豫。誰碰上,誰就要動手去搬,誰都要把搬掉改革道路上、前進道路上“絆腳石”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等不靠,不退不繞”﹔早一天搬掉改革道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不但自己能前行,后面不至於堵車﹔改革的列車,也能順利通行。有人說:這就叫擔當意識。

搬掉改革道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貴在“精准”。改革方案要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多一些打中要害的管用之招,少一些大而化之的虛招花招﹔要在長效機制上見真章”﹔隻有這樣,我們在取得改革成效和推進改革進程中,才能不斷搬掉擋在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