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調研就該有“不打招呼”的務實

余祖欣

2016年09月05日16: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8月26日上午8點30分,陳敏爾和三名身邊工作人員出發,隨機選取了暗訪路線,通過手機導航的引導,先后來到龍裡縣醒獅鎮醒北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貴定縣金南街道辦事處桃花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暗訪調研。(9月3日中國新聞網)

不打招呼、沒有記者隨行,直接下到基層,與一線面對面,扶貧工作成效一目了然、真實可靠。其實,以往各地類似“不打招呼”調研真就有過不少,但終歸不是常態,或突擊走訪、或臨時檢查,不按常理“出牌”的下鄉,確實讓下級部門和相關負責人倍覺突然,檢查出的缺漏也不乏叫人“臉紅心跳”,但論及成果而言,看到的是真問題、體察的是真民情,大有裨益。

誠然,調研“打招呼”早已是一種“既定規則”,定方案、發文件、電話通知,細致者甚至可以做到全程安排、食宿盡善,檢查目標也是早早“報告”,一級向一級傳達,一級做一級的准備。日常工作到位還好,不到位者便隻得趕緊“忙活”,而就在各級“折騰”之下,調研地所呈現的早已不是“原生態”,該整改的做了短效整改、該突擊的有了臨時突擊,所到之處皆是有備而來,如此調研何來良效?不少群眾更習慣了這種普遍存在的“形式”作風,一看路面突然干淨了、橫幅挂起來了、交通開始管制了,鄉鎮機關一派忙碌,就知道“某領導”要來了,如此調研還有何益?

不可否認,“打招呼”調研初衷無恙,其目的是為早做計劃、有序有規,可一旦調研地的落實出現偏差,往往就偏離成為一種應付、形式乃至偽裝﹔而有的干部調研就為了“拼任務”,不但隨行眾多,還不忘帶上記者,如此“熱鬧”著實多了些“戲份”。許多領導知曉於此也有心改進於此,可務實不夠、執行不嚴,便又陷入了另一種徒增負擔的誤區,定向而不定路、定區而不定點,調研一個鄉鎮,整個縣就都得准備﹔調研一個村,整個鄉鎮便忙不停歇,理台賬、搞衛生、擺展板、備伙食,來了還好,就怕“臨時有事”或“已經路過”,徒增些基層人力物力的浪費,准備工作更成了“瞎忙活”。

古人曰:“大人不華,君子務實”,為人謀事本就應當實在一些,習近平同志更警示,“當領導的如果不務實,指揮棒就會變成攪屎棍”。倒不是說“初心”有異,而是應當少些繁文縟節,看到“你知我曉”式的調研的弊病所在,找就要找真實問題、問就要問基層群眾,做些簡要規劃便立即出發,沉下身子下鄉、不打招呼走訪,切莫搞些“虛活兒”、“軟活兒”,否則不如不去。事實上,調研工作本就應當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上級領導以務實當先,多積攢些硬邦邦的潛績,下級機關部門也以務實當先,將工作目標貫徹於日常、落實於經常,由此發現的問題輕重幾何,隻要真實有力、及時改進,總歸也是有益於實效的,那這“不打招呼”便也不顯得突兀了。

“不打招呼”的調研才是真務實,也望如此精良作風能多一些、更多一些,真正為工作考慮,真正為群眾謀利,讓“領導來了”不再成為一種基層負擔,讓“領導來了”不再成為一種形式過場,有了一張“白紙”的調研心態,才能書寫出聚焦實績的朴實真章。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