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守住“井底之泉”的為官底線

趙霞

2016年09月02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皇帝朱元璋為了鞏固江山、整頓吏治,經常在新官上任之時告誡官員,要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的薪俸過日子,就像守住“井底之泉”一樣,井雖然不滿,但是能夠每天汲水,長久不斷。如果是四處搜刮民脂民膏,就會民怨沸騰,終將東窗事發,受牢獄之苦。朱元璋借用“井底之泉”教育和警示官員,莫要貪圖薪俸之外的錢財,否則會得不償失。這對於時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現實生活中,一些官員之所以公權私用、貪污受賄、與民爭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貪念”在作怪。有的官員認為,當官就理應享受權力帶給的“福利”,於是就把官職當成掙錢的工具,吃拿卡要、假公濟私、權錢交易﹔有的官員認為,自己升遷無望,為了彌補官場的“失意”,就把心思轉移到了金錢上,利用職務便利和官場人際關系,當起了“生意人”。俗話說的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事實証明,這些人在物質財富上的確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但到頭來卻是鋃鐺入獄,“竹籃打水一場空”。

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貪欲是萬惡之源,如果不能恪守住內心的貪欲,就會一步步走向萬丈深淵。魯國宰相公儀休很愛吃魚,但他卻從來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因為吃別人送來的魚,就會有被罷免的風險,那時候不僅沒有人給自己送魚,自己丟了官位,恐怕再也不能買得起魚吃。所以,面對因為權力帶來的各種誘惑,一定要堅定信念、心存敬畏、嚴格自律、慎始慎終,不能被“貪欲”所支配,更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

守住“井底之泉”,要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黨的立黨之基,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也是共產黨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支柱。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要戒除“貪欲”,廣大黨員干部就必須擰緊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肩負起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守住“井底之泉”,要正視干部身份。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犯錯誤,與其扭曲的“干部觀”有著一定的關系。首先“干部”是門類龐雜的職業中的一種,干部要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不能將“干部”過分“高貴化”和“功利化”。但是“干部”這一職業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意味著責任、奉獻。作為一名干部,就要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的高於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職業,踏踏實實地干好本職工作。

守住“井底之泉”,要恪守慎獨自律。修身立德,宜慎獨。慎獨自律,是干部思想的“淨化器”,也是干部政治上成熟的標志。干部要守住“井底之泉”,就必須學習古人的“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對照黨的規矩和紀律,自我反思、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始終繃緊規矩和紀律這根弦,恪守慎獨自律,常懷律己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修為政之德,否則將“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井底之泉”量雖少,但是清澈甘甜、日日汲水,如果借用權力之便汲取大量的水,恐怕會摻有雜質,稍有不慎將受此毒害。因此,干部要喜“井泉”之少、之甘,惡“洪水”之猛、之苦,在守住“井底之泉”為官底線過程中,彰顯做人本分和為官智慧。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