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言
2016年08月31日10:44 來源:經濟日報
帶病提拔雖然是少數,但危害性很大,是對“老實人”的打擊,擠壓“健康”干部的成長空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傷害了干部選拔機制的公信力,嚴重損害黨的形象。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准確識別、堅決擋住那些在政治品質、道德品行、廉潔自律等方面“帶病”的干部,真正將“帶病”干部“拒之門外”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重要舉措,對於改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提高選人用人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干部“帶病提拔”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突出問題。有的干部意志不堅、德行有虧,甚至貪污腐敗,而且早就有群眾不斷反映,但那裡的黨委和組織部門或者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沒當回事,讓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被提拔重用。帶病提拔雖然是少數,但危害性很大,是對“老實人”的打擊,擠壓“健康”干部的成長空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傷害了干部選拔機制的公信力,嚴重損害黨的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大力整治“四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帶病”干部存量減少、增量得到遏制,但“帶病提拔”仍時有發生,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制定這個《意見》,就是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准確識別、堅決擋住那些在政治品質、道德品行、廉潔自律等方面“帶病”的干部,真正將“帶病”干部“拒之門外”。
真正將“帶病”干部“拒之門外”,須先識“病”,把知人識人的功夫下在平時。要堅持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地廣泛接觸干部,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識別干部,及時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現、重要情況和群眾口碑,注重了解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關頭、關鍵時刻的表現,准確評價干部優劣、及時發現問題。要開展經常性綜合分析研判,對干部有關問題及其性質、程度等進行會診辨析、篩查甄別、作出判斷,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特別是要把對一把手的識別、監督、管理作為重中之重,防止“帶病”干部走上更主要崗位,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真正將“帶病”干部“拒之門外”,要抓好動議審查、任前把關兩個關鍵。在動議環節,要規范動議主體的職責權限和程序﹔在任前把關上,不僅要選好配強考察工作人員,而且要明確考察談話保密與承諾責任,營造講真話的氛圍。要實行“四凡四必”,做到干部檔案“凡提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凡提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凡提必聽”,反映違規違紀問題線索具體、有可查性的信訪舉報“凡提必查”。
真正將“帶病”干部“拒之門外”,關鍵的還是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選拔出來,激勵廣大干部積極進取、敢於擔當,而不是讓干部不干事、不作為,對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要旗幟鮮明地撐腰鼓勁、大膽使用,堅決防止惡意誣告陷害等現象的出現。
相關專題 |
· 防止干部“帶病提拔”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