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靜
2016年08月30日09:54 來源:經濟日報
光盯著M1、M2出現“剪刀差”,並不能得出是否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結論,隻能反映出貨幣在各部門分布及活性方面的變化。目前,伴隨M1大幅增長的是民間投資的明顯下滑、企業持幣觀望,市場信心不足。要打破市場這種不確定心態,關鍵要靠穩定預期
近段時間,關於狹義貨幣(M1)快速增長、與廣義貨幣(M2)之間形成“剪刀差”的話題引發較多討論。
作為衡量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指標,當這兩個數據出現明顯背離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問題出在金融領域,我們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向市場投放再多的流動性都是沒有意義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
實際上,光盯著M1、M2出現“剪刀差”,並不能得出是否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結論,隻能反映出貨幣在各部門分布及活性方面的變化。更何況,貨幣政策近兩年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面都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從2014年11月開始,針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央行通過數次降准、降息,向市場注入了適當流動性。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採用降息等調節市場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下行以減輕實體經濟的負擔,是各國普遍採用的宏觀調控手段,也是貨幣政策在此時必須發揮的作用。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尚有空間,但其邊際效用遞減也是不爭的事實。貨幣政策終歸是總量政策,主要是通過總量手段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避免市場流動性出現大幅波動。單依靠貨幣政策不能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更不能充當經濟發展的“興奮劑”。尤其是當前不少發達國家不斷加碼貨幣寬鬆力度,即使採用“負利率”,也難以起到“藥到病除”的奇效。
金融數據只是實體經濟活動的一面“鏡子”,如果實體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得不到解決,M1與M2“剪刀差”的現象還將持續。
M1、M2“剪刀差”的症結究竟在哪兒?此前,M1大幅增長被認為是經濟向好的標志——企業手上的可投資金多了,各種投資活動也將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伴隨M1大幅增長的是民間投資的明顯下滑、企業持幣觀望,市場信心不足。因為,當對未來的預期不確定時,持幣觀望是市場參與者的本能。M1增速持續上行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經濟下行壓力二者互相影響、循環並自我強化的表象。
要打破市場這種不確定心態,關鍵要靠穩定預期。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相機調控、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奏、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
其中,貨幣政策在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的同時,還需要與財稅政策等相互配合。在營改增有效地降低了企業整體稅負的基礎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在進一步減稅及擴大財政赤字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尤其是降低企業和個人稅負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民間投資和個人消費,更能起到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作用。
另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市場的溝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
更重要的是,增強市場信心還需要重大改革舉措持續落地。要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動財稅金融體制、國有企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同時,改革政策要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擴大企業融資渠道、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創造一個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才能真正起到穩預期、增信心的效果,打破由市場不確定性引發的“剪刀差”現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