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社團去行政化才能扭轉“山寨”泛濫

朱達志

2016年08月30日08: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社團去行政化才能扭轉“山寨”泛濫

  中國的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行政化色彩向來是相當濃的,尤其是一些“中字頭”社團,它們總是給民眾一種“二政府”的感覺,並且因為這種“政府”色彩而多了些可靠性。這也正是那些山寨社團“看重”它們、在名稱上傍它們的最主要原因。

  近日,民政部官網公布了第十一批山寨社團、離岸社團名單,共有51家社團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共計已有1135家山寨社團、離岸社團被民政部公開通報,但大部分山寨社團仍以各種方式在繼續活動,比如“中國健康食品協會”,該協會的名稱與正規社團“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名稱比較接近,容易讓人混淆。

  “中國健康食品協會”自稱是“由中國食品產業內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業和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中藥藥理學普通大眾消費者為核心組成的行業機構”,但卻不是依據《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在民政部門批准下成立的社會組織,屬於典型的山寨社團,其官網上介紹的協會地址等信息,更是子虛烏有。

  多數山寨社團靠收取會費牟利,可以說一本萬利甚至無本萬利。這是那些人炮制山寨社團的根本動因。但是他們之所以得逞,除了打擊不力、管理鬆弛等因素外,我以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多數中國人非常迷信山寨社團所打的名頭——“中國”“中華”“國際”等。比如上述“中國健康食品協會”,又比如同為山寨社團的“中國攝影師協會”,不一而足。前者跟正規社團“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名稱上非常相似,后者更是與“中國攝影家協會”隻差一字。

  這其中有一個現象是很值得關注的。中國目前許許多多“協會”“學會”“總會”之類的社會組織,雖然理論上說絕大多數都是非政府組織,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它們大多都有一個響當當的大號——“中國”“中華”等等行政化色彩非常濃的冠名。一些地方成立的社團,沒法冠名“中國”“中華”,隻好將自己所在省市的名字拉出來站台。這其實與非政府組織的性質並不相符。

  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謂司空見慣,因此絕大多數人並不認為有什麼不正常。或許他們會拿國外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組織的名稱來舉例,比如“美國環保協會”“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美國福特基金會”等。殊不知,我們看到的上述“美國某某協會”譯名並不正確,它們全是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翻譯的。比如,所謂“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其名號中根本就沒有美國二字,它是我們中國人想當然加上去的。如果考慮到中文敘述的方便,最多可以在人家的正式名稱后面打個括號,將其注冊地加上去。

  中國的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行政化色彩向來是相當濃的,尤其是一些“中字頭”社團,它們總是給民眾一種“二政府”的感覺,並且因為這種“政府”色彩而多了些可靠性。這也正是那些山寨社團“看重”它們、在名稱上傍它們的最主要原因。那麼,要從根本上鏟除非法社團,很有必要從正規社團去行政化做起,不再讓“政府”的官方背景為其背書。

  如此一來,以后誰還會隨便傍“中國”大名,成立山寨社團?諸如“中國攝影師協會”“中國健康食品協會”等非法社團,必將無處遁形,人人喊打。這才是消滅山寨社團的釜底抽薪之策,值得相關部門在修訂《社團登記管理條例》時考慮。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