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2016年08月25日08:08 來源:光明日報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每一個勇敢追夢的人都值得尊敬。一個普通青年夢想選擇的背后,是付出、努力,我們不能脫離開一個人所擁有的現實條件和成長環境,來評判其具體的人生選擇。
8年時間、花費近10萬元、考公務員63次,孫海岩最終被浙北某市基層法檢崗位錄取。前段時間,這位出生在河南某國家級貧困縣的29歲農村青年,將自己的公務員考試經歷分享到了公務員考試論壇上,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8年、63次、農村青年、公務員——這些數字和身份組合在一起,很容易引起關注,不僅因為這些“標簽”承載了太多的社會碰撞和復雜的感情,更因為在社會轉型期,每個人都希望能從其他個體的成長軌跡和命運轉變中得到一點參照或啟示。從2009年第一次考試止步於面試,到今年成功殺出重圍,孫海岩的執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戲劇性,因而成為不少人解讀人生很好的素材。
據孫海岩自述,他之所以對考公務員“念念不忘”,不考上誓不罷休,是因為“從小我就喜歡公務員,公務員是我的信仰,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信仰還是要有的”。誠然,浮躁的社會需要信仰。但在很多人看來,他的執著也與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訴求緊密相關。雖然我們的社會對公務員的認識漸趨理性,但考上公務員、進入體制內,仍然意味著體面的生活和安全感,是很多人展現抱負的重要路徑。
對孫海岩來說,這種訴求來自於身邊的真人真事,他兒時的偶像張峰就是從駐村鄉干部一路升遷的。張峰的經歷讓孫海岩看到了一個底層青年可以向上流動,而且兩人曾經同吃同住,誰說他不能復制張峰的成功?
對孫海岩來說,這種訴求也來自於自己所經歷的“骨感”的現實生活——經商失敗,被騙得血本無歸。正是那段起訴經歷,促使他在之后的公務員考試中瞄准法檢部門狠下功夫。
21歲到29歲,除去經商的那幾年,孫海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是在考試,就是在准備考試。他付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物質成本、機會成本,困窘的生活、屢次的失敗讓他承受了不少的精神壓力。也因此,有網友認為他就是一隻“無頭蒼蠅”,與其這樣折騰自己、折騰家人,不如踏踏實實找個活兒干,也有不少網友給他“出謀劃策”,建議他加入“雙創”大潮去創業。
找個活兒干賺錢養家,也許遠不是孫海岩想要的,因為生活並不等同於生存。創業在不少人看來很有吸引力,是展現個人價值的好舞台,但我們要看到,創業也只是一種選擇,而且對一個人的智識水平、資源積累等都有一定要求。我們不能脫離開一個人所擁有的現實條件和成長環境,來評判其具體的人生選擇。
堅持8年考公務員值不值?筆者更關注的是一個普通青年夢想選擇的背后,他的付出,他的努力。因為,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每一個勇敢追夢的人都值得尊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