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強
2016年08月24日08: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生理假”的討論中,最應該賦予話語權的是女性職工。生理周期會對生活、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出台“生理假”的必要性有多大,她們最有發言權。
----------------------------------------------------------------
上海市人大代表盧羿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女性職工增設“生理假”的代表建議。日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答復盧羿的建議稱,考慮到增設“生理假”缺乏上位法依據,以及會造成用人單位降低雇用女職工的意願,從而增加女性就業的難度,對於該代表建議“留作參考”,暫不考慮出台“生理假”。(《新聞晨報》8月23日)
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在人大代表盧羿看來,“生理假”的出台勢在必行:《2015年中國女性生理健康白皮書》報告顯示,有接近80%的女性在生理周期內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職業婦女集中且勞動強度較高的地區的抽樣調查顯示,85%以上的女性認為經期較嚴重地影響了她們的工作和生活。再說,很多地方已經出台了“生理假”,上海顯然不能落下風。
可在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看來,“生理假”的出台不僅缺少法理依據,而且還可能好心辦壞事——一旦用人單位覺得“生理假”增加了用工成本,給管理添了麻煩,就可能少聘用或干脆不聘用女性,最終使女性權利受更大損害。顯然,監管部門的眼光看得更長遠,這種看起來“冷漠”的態度隱藏著務實思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是討論公共問題的常見現象。有分歧也不是什麼壞事,達成共識本來就需要經過充分表達和討論。隻有各方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問題才能得到完整呈現,議題才能得到深入探討,最終結論才最大程度地接近合理、客觀、公正。討論過程反復幾次,並不是壞事。
在“生理假”的討論中,最應該賦予話語權的是女性職工。生理周期會對生活、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出台“生理假”的必要性有多大,她們最有發言權。如果不給她們發言的機會,討論就會變成一種“外部的關懷”。同時,不論“生理假”是否出台,女性職工都應該有權利、有能力維護正當權益,不必因為各種擔心和顧忌而說不出自己的要求。比較而言,話語權比“生理假”更重要。
“生理假”是否應該出台,可以討論,可以存在不同意見。問題所涉及的主體不能缺席,她們的心聲不該成為“沉默的聲音”。隻有女性職工掌握了平等的話語權和博弈權,關於“生理假”的討論才不會虛空、變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