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把握好“畏民”與“為民”的辯証關系

劉 政

2016年08月23日17: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共產黨人常講“要敬畏群眾”。早在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把握規律、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之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並以敬畏之心正視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積極組織、引導和發動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在精神上率先獨立起來,進而燃起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乃至革命戰爭時期,面對慘烈的斗爭和艱苦的條件,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原則,珍視和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果,這也是共產黨人敬畏群眾的一種生動體現。

“畏民”之意,就本質而言是敬畏群眾。敬畏群眾,敬是首位,畏緊隨之。心中敬民,才能尊重群眾、仰視群眾,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正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時代價值,進而不斷增強對黨的群眾路線的感悟與認知。心中畏民,才能胸懷責任、心系民生,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牢牢置於心頭,將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當成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准,妥善認清“人民當家做主”和自身“公仆”身份的辯証關系,進而擺正位置、奉獻擔當。

然而,在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卻“視民如危”,對群眾只是一味恐懼,卻毫無敬畏可言。有的畏懼群眾“找麻煩”,工作不想干、不願干、不會干,對群眾疾苦選擇視而不見、不管不問,生怕群眾找上門、賴上人,常常是遇到群眾繞著走、見了群眾不抬頭﹔有的畏懼群眾“揪辮子”,明知自己行為不端、為政失范,“心內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群眾監督指責、揭發舉報,想盡辦法掩蓋輿情,甚至打擊報復。如此“視民如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精神缺“鈣質”、心中無底氣、行為不規范。自身“不硬”,何以坦誠“畏民”?心不“畏民”,又何以一心“為民”?

事實上,對於黨員干部而言,“為民”先要“畏民”,“畏民”才能“為民”。唯有真正敬畏群眾,才能在內心深處提高群眾分量、增加對群眾問題的關注、提升對群眾不滿意度的畏懼感,進而以實際行動積極兌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這種畏懼,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動力。遙想當年,焦裕祿同志正是基於這樣的為民之心和畏民之心,生怕蘭考群眾飽受風沙鹽鹼之苦和貧窮落后之苦,在封沙、治水、改地的第一線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臨終遺言,也滿含著這位優秀共產黨員和模范縣委書記一心為民的情懷與擔當。

“畏民”與“為民”,雖僅是一字之差,其意也相距甚遠,但本質上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民”先要“畏民”,“畏民”才能“為民”。於黨員干部而言,把握好“畏民”與“為民”的辯証統一關系,也正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強調的,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唯有如此,方不負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