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評論員:知青年 懂青年 愛青年

——五論共青團全面深化改革

2016年08月16日08: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知青年 懂青年 愛青年

團干部隊伍是這次共青團改革的一個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團干部要由知群眾、懂群眾、愛群眾的人來當。這充分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和群團工作的本質要求,指明了團干部隊伍改革的方向。

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提出了“減上補下”“專職、挂職、兼職相結合”等新思路,明確到團十八大召開時,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團中央委員會、團中央常委會中基層和一線代表的比例分別不低於70%、50%和25%﹔精簡團中央30%專職團干部編制,帶動省市兩級,實現“機關瘦身,基層擴圍”﹔不拘一格從黨員、團員中選拔優秀人才,使得團中央機關各層級挂職、兼職干部比例達到42%以上,等等。這一整套改革的舉措,一方面是要吸引、挖掘、推動各個方面知青年、懂青年、愛青年的人來做共青團工作,另一方面是以制度來保障團干部對青年“知”得更准、“懂”得更多、“愛”得更深,從而使團干部隊伍不斷獲得源頭活水,使團的事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團干部崗位要成為干部鍛煉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共青團組織是為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紐帶,團干部是黨的青年群眾工作的骨干力量。當今時代,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群體分化日益明顯,而青年群體作為社會的晴雨表,其變化最大最快,從一定意義上講,青年工作最能夠反映群眾工作的發展趨勢。因此,從優化黨的干部培養和成長路徑的角度,必須大力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與專職團干部之間的雙向交流,切實把團干部崗位作為黨政等各領域、各行業優秀年輕干部鍛煉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各方面的優秀年輕干部更加廣泛、更加積極地走上這個平台,必將在與普通青年打交道、做青年思想工作、幫青年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更加熟悉群眾的願望和心聲,懂得群眾的語言和習慣,豐富做群眾工作的經驗。

團干部構成要突出來自基層一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共青團是青年人自己的組織,必須具備在青年中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在青年的心目中,團干部就是共青團的形象。如果團干部來自基層一線、來自青年群眾的身邊,那麼就會對青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親和力。更為重要的是,來自基層一線的團干部更能夠接地氣、懂本行。當前在基層,不論是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還是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網絡空間,都涌現出許多有影響力號召力的“青年帶頭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希望和團組織對接、合作。面對這些新情況,必須破除團干部的年齡、學歷、身份、職級等限制,給予這些“青年帶頭人”更多為青年服務的機會、更大的實現價值的舞台,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和聯系青年的優勢,直接聽到來自各自領域青年的一線聲音,讓團干部隊伍“青”味更濃。同時,這也有助於克服領導機關的行政化傾向,從根本上加強團的領導機關的力量。

團干部作風要堅守“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本色。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團的干部隻有始終根植於青年才能永不褪色。“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是黨對團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以貫之的要求,是一代代團干部傳下來的優良傳統。不論時代怎樣變化,都要時刻牢記黨對我們的要求和標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要正確看待、切實執行改革方案中關於密切團干部與普通青年直接聯系的各項制度安排,做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實。這既是認識問題、能力問題,也是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問題。要深入基層、深入青年,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實的情況,用自己的耳朵聽最真實的聲音,實實在在服務青年的需求,服務得怎樣要讓青年說了算,並且要根據青年意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以實際行動做“黨放心、青年滿意”的團干部。

大浪淘沙,惟勇者進。我們黨歷來注重在火熱的實踐中鍛煉干部。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大潮中,團干部應當牢記,德才是根本,改革藏機遇,事業出干部,有為才有位。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不忘初心、堅守理想,拿出勇氣、拿出智慧,苦干實干、創新創造,緊跟黨走在時代的前列,續寫共青團事業新的光榮。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