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洲
2016年08月15日09:42 來源:經濟日報
在手機市場競爭近乎慘烈的情況下,國產手機越賣越貴,這是國產手機廠商競爭策略所致,是國產手機廠商技術實力所致,同時也反映了整個手機市場環境的變化
隨著華為、小米、金立等新機型的陸續推出,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主流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區間正在悄然上揚。之前佔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千元機”越來越少,“驚爆價”也不再是手機廠商市場宣傳的著力點。無論是主攻中高端市場、原本價位區間就比較高的華為、vivo,還是過去主打性價比、走親民路線的小米,都選擇了更好也更貴的新品策略。最明顯的例子是小米,之前紅米系列產品售價為499元到899元,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千元機﹔7月底推出的紅米Pro,共有3個版本,定價上漲至1499元到1999元。
來自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印証了這一點。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達到2.2億部,同比上漲20%﹔手機零售均價為1503元(不包含iPhone),而去年同期是1389元。其中,2500元至3000元價位段銷量上漲111%,3000元至4000元價位段上漲70%。可以看出,2500元以上價位的中高端市場增長率,遠遠高於低端市場。那麼,在手機市場競爭近乎慘烈的情況下,國產手機憑啥能越賣越貴呢?
首先,這是國產手機廠商競爭策略所致。很長一段時間,三星和蘋果佔據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99%,這也意味著絕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都在“賠本賺吆喝”。雖然以超低價格搶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卻也在瘋狂壓榨利潤率和發展后勁。隨著華為、vivo的出貨量和全球市場份額提升明顯,國產手機廠商均開始積極調整產品策略,逐步加大中高端產品線的比重。以華為為例,隨著Mate8、P9等旗艦產品的熱銷,其智能手機在500美元至600美元的高端市場份額,較2015年6月增長超過10個百分點。
其次,這是國產手機廠商技術實力所致。突破中高端市場,不是簡單的提價就能實現的,背后要有強大的研發做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2015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顯示,在2015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前10位中,手機企業獨佔6席﹔排名前4的中興、OPPO、華為、小米,申請專利數量分別為3516件、3338件、3216件、3183件。華為的自有芯片、自有操作系統、雙攝像頭,OPPO的快速充電功能,vivo的拍照、頂級Hi-Fi方案等,都已經構建了一定的技術壁壘和特色賣點。
再者,這是整個手機市場環境變化所致。前幾年我國手機行業處於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變革風口,面對急劇放量的市場,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採取了低價沖量的策略。但隨著智能手機市場“人口紅利”期的結束,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從傳統的拼硬件配置和性價比,轉向比拼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如今存量市場上的大部分用戶,都不是第一次購買智能手機,對於產品和體驗有著更高的期待。除了價格,用戶更追求品質、工藝、前沿技術,甚至一個更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彰顯自己的品位。為此,國產手機廠商著力做好品牌、產品和渠道服務的差異化,不再單純比拼價格。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OPPO、vivo三家已佔據了44.1%的市場份額。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在中高端市場對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造成擠壓,在中低端市場則會加速洗牌“清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3至5年中國智能手機將充當全球最重要的產業角色,對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的控制力會大幅加強,同時可能會誕生1至2家真正全球一流的消費電子品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