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文
2016年08月11日09:10 來源:經濟日報
在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趨勢備受關注。中國政府堅持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質量有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5》,在參評的40個國家中,中國國家創新指數位列第18位,居第二集團領跑位置,創新能力遙遙領先於同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與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當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並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抓住發展新機遇,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戰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目前,中國工業專利申請數佔全球總量的34.62%,穩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約1.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總量2.1%。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創新發展正日益展示出重要的世界意義。
中國創新理念助推世界經濟走上正確發展方向。世界經濟走到關鍵轉折點,傳統上依靠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動力不足,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凸顯。如何擺脫長期低迷不振,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國際社會把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不僅適用於中國,同樣適用於世界,正日益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在9月即將召開的G20杭州峰會上,中國作為主席國,首次把創新增長作為重點議題,呼吁“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推動各方齊心協力,抓住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結構性改革等新要素、新業態帶來的新機遇,從供給側角度發力,制定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指明方向。
中國創新發展為深化國際合作創造新機遇。從雲計算、基因編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大數據分析到5G移動通訊等關鍵技術和重要領域,無處不見中國企業的身影。新舊動能切換模式已經開啟,新增長點已現端倪。
創新合作成為中國發展同世界各國關系中的一大亮點。外國政府、科研機構、企業日益重視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紛紛將中國作為重要合作伙伴。“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4.0”戰略實現對接。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統計,超過1300個外國研發和創新中心設在中國。同時,以高鐵、核電、基建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正在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大步走向世界。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150億美元,承攬對外工程承包項目4000多個,新簽合同金額超過920億美元,為世界經濟繁榮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創新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之一,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在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趨勢備受關注。中國政府堅持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質量有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6.7%,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11.8%。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科研開支佔GDP比重將進一步提升到2.5%,與美國水平相當,屆時中國60%的新增GDP將來自創新,這將大幅提高中國的創新能力,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更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增長帶來不竭動力。
創新發展對中國和世界都是福音,將推動中國與世界實現雙贏、多贏,造福各國人民。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