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改革要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

本報評論員

2016年08月10日08: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改革要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

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隻有全心全意為了青年、服務青年,才能把根牢牢扎在青年當中,才能獲得持久發展、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共青團改革的大幕正在拉開,“如何密切團與青年的聯系,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是關鍵的必答題。對於這道題,青年是考官,最有發言權。要想答好這道題,共青團必須使青年從改革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團組織作為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團干部作為好朋友的幫助、感受到共青團在成長歷程中打下的烙印,說到底,就是要讓青年從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這是共青團改革的價值追求,也是判斷改革成敗的重要標准。

共青團改革要讓青年獲得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不是物質的力量,而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共青團組織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組織,在共青團的旗幟上鮮明地寫著先進與優秀。90多年來,共青團引領青年、影響青年,從根本上就是靠的這種力量。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當今時代,越是發展市場經濟,就越要有信仰的支撐﹔越是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就越發迫切地需要在人的內心世界矗立起精神的大廈。思想上的饋贈是最珍貴的禮物。共青團改革就是要致力於站在青年精神領域的制高點,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團的各項工作和建設,聚焦核心內容,創新方式方法,幫助青年在成長發展中獲得精神力量的指引、理想信念的支撐,自覺用信仰點亮人生、用奮斗成就未來。

共青團改革要讓青年獲得參與。對於青年來講,團組織應當是輕鬆溫馨的家園,而不是威嚴赫赫的衙門﹔團干部應當是可以聊天嘮嗑的“青年友”,而不是隻會官話套話的“青年官”。共青團改革就是要打破一切橫亙在團與青年之間的有形無形的阻隔,讓廣大普通青年參與到共青團工作謀劃、開展、評價的各個環節。擴大團的各級代表大會、委員會、常委會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組織活動請青年一起設計、部署任務請青年一起參與、表彰先進請青年一起評議,團的領導機關經常性向青年開放……這一系列改革舉措,就是要讓青年真正當主角、而不是配角,使團的工作真正成為“青年期待參與”的事業、而不是“要求青年參加”的任務,讓青年在參與中增強組織歸屬感,獲得家的感覺。

共青團改革要讓青年獲得溫暖。共青團做的是青年群眾工作,本質上是一項人心工程。做好團的工作,要動感情、有溫度。

感情由誰來建立?溫度由誰來傳遞?關鍵靠團干部。共青團改革就是要推動團干部走出高樓大院,走到廣大普通青年當中去,聽聽青年在想什麼、在干什麼、還需要什麼,對青年關心的熱點、“痛點”要有感,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地做工作,用真心、真情去打動和溫暖青年,把黨和團的關心不僅送到青年手頭、更要沁入青年心田。讓青年獲得溫暖,還要做好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工作。

共青團改革就是要集中建設“青年之聲”網上平台和“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台,當青年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在學習成才、就業創業、身心健康、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方面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的服務﹔就是要用好“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等制度化渠道,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訴求﹔就是要為農村留守兒童、城鄉貧困家庭青少年、殘疾青少年等困難青少年群體多做雪中送炭的實事,使團組織在青年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存在感,讓廣大青年在需要的時候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

讓青年有更多的獲得感,既是庄嚴承諾,更要看實際行動。為了這個承諾,共青團一直在努力﹔為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踐諾,共青團正踏上改革的新征程。隻要堅定地和廣大青年在一起,憂慮著青年的憂慮、歡樂著青年的歡樂,共青團與青年的心就會越貼越近,就能擁有昂首走向未來的十足底氣,就能掌握改革成功的制勝關鍵。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