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政務服務要少些折騰人的“儀式感”

周雲龍

2016年08月04日08: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政務服務要少些折騰人的“儀式感”

  一些機關部門現在還是樂此不疲地堅守一套與時代脫節的思維習慣、辦事程序,享受那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主場、上位感覺,不妨稱之為執政的“儀式感”。

  --------------------------------------------------------

  近日,我去本地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一個學術性社團的舊証換新手續。去之前,我按照郵件通知,反復研判,認証准備材料,可是到了那裡,還是被告知缺這少那。兩次換証未遂,我氣不打一處來,第一次想拍桌子走人,第二次直接想拍人了。

  我的氣憤在於,法人登記証書印著有效期限,過期作廢,為什麼還一定要以舊換新?而且都要上門辦理?退一步說,為什麼不能給每個社團一份具體的辦理清單?省得來回折騰。

  后來看到一篇文章,才發現我經受的折騰,哪能跟企業界朋友比?一些企業界朋友反映,尚未辦完手續就覺得自己被虐成了狗。比如,為了辦理“三証合一”,要把原來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稅務登記收回去,換給企業一個新的營業執照號碼,証照/賬戶涉及的政府部門和機構不去網上統一數據庫中調取企業的新營業執照號碼,而是讓企業重新跑一圈辦理更新,還要帶齊証照、公章、復印件,排隊等叫號。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提“互聯網+”,我想,那些政務服務部門還是先研究怎麼基礎性地“+互聯網”吧。我想,政務服務部門不可能不上網、不看微信吧?

  不過,我和我身邊的朋友總能感覺到。一些機關部門現在還是樂此不疲地堅守一套與時代脫節的思維習慣、辦事程序,享受那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主場、上位感覺,不妨稱之為執政的“儀式感”。這是一種可憐又可嘆的堅守。可以說,不首先破除這種“儀式感”,一些人就不可能放下身段,不可能有為老百姓辦實事的“責任感”。

  最新的消息,全國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五証合一、一照一碼”的登記模式(《人民日報》7月31日)。這個模式,明確採取“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並聯審批、一份証照”的流程,要求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企業隻需等待2個工作日,即可辦理以往至少15個工作日才能夠辦結的所有証件。

  顯然,這個改革是 “三証合一”登記模式的升級版,看點在於一些地方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吸納了基層民意﹔亮點在於,那種折騰人的攜帶証照公章、排隊等著叫號的“儀式感”,自此有望大規模地消失。當然,服務窗口前面可能還有吐槽點,這也是問題點,應該成為“問題意識”的監測點。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