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開會不開“過頭會”

張錦林

2016年08月04日16: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無論大會小會,還是研究會部署會,都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沒有“效果意識”。立足開“高質高效會”,不開“過頭會”,與會者才能“心領神會”。(據8月2日 人民日報)

什麼是開會?開會原本的目的就是及時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集思廣益,是充分發揚民主,特別是基層許多會場,都可以是一個沒有等級的研討平台,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學習型組織就強調這樣研討問題的學習,以提高“團隊智商”。“會”字是由“人”和“雲”組成,就是要每個參與者都能各抒己見,不讓人雲,那不是會場,而是劇場,是表演。

中央三令五申整頓會風,早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就明確要求,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時至今日,會風非但不改,而且愈演愈烈。一方面,不可否認會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總結歷史經驗也不得不承認“會開會,開好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開會可以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總結經驗教訓,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更好的開展工作,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警惕會議走了樣、變了質的危害。現今,很多會議沒有了原來參會人員各抒己見的“熱鬧”場面,變成了領導的權威發布,變成了眾星捧月,“官雲亦雲”“權雲亦雲”“會雲亦雲”。暫且不說這樣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不能真正的發揮會議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作用,還損害了政府形象和與民眾的關系,成為誤事的根源和眾人批評的焦點。這樣的會議不開也罷,還不如直接發一個通知,方便簡捷。

有的會議習慣於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熱衷於造聲勢、出風頭,把安排領導出場講話、組織發新聞、上電視作為頭等大事,最后工作卻不了了之。有的會議更是分段開,一下午開三個會,每段都挂會標,照相錄影念稿子,會開到天黑還不打算散,以其昭昭使人昏昏。有的會議完全可以交流互動,卻還是你講我聽、單向灌輸。有些講話內容完全可以講些具體、生動的事例,卻還是照本宣科,“大一點”“小(二)點”“第三條”,開“中藥鋪”。有些發言完全可以一針見血、隻講要點,卻東拉西扯、漫無邊際。對於這類會議,難怪有聽眾抱怨,“腦子裡隻留下‘高度重視’和‘提高認識’”。

開會只是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基本方式之一,並非解決問題的終點。下級不能用會議落實上級的會議,上級同樣不能用會議檢查下級會議的落實,這樣無疑會促成弄虛作假的風氣。要真正的解決問題,領導干部要走出辦公室、走出會議室,深入基層一線,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開會就是要解決問題,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領導干部要認識到這些問題,從自身做起,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會開會、開好會,力避冗長無果或老生常談會。

無論大會小會,還是研究會部署會,都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沒有“效果意識”。立足開“高質高效會”,不開“過頭會”,與會者才能“心領神會”。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