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恆、帥才
2016年08月02日09: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從非法回收加工醫療垃圾的“黑作坊”著手倒查,弄清楚醫療垃圾的非法倒賣鏈條,對相關部門來說並非難事。人們擔心的是,這筆“糊涂賬”至今沒有算明白,與部分知名醫院涉案是否有某種“說不得”的關系?
在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垃圾中,有一部分屬於必須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置的醫療廢物。在環保部發布的最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醫療廢物已被明確列入“頭號危險廢物”。但今年以來,湖南省已爆出多起非法回收加工醫療垃圾的典型案件,這表明當前醫療廢物處置還很不規范,有關方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業界對醫療廢物危害性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深刻的過程。從2003年“非典”開始,醫療廢物對環境的危害逐漸引發關注,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在抗擊“非典”勝利后,國務院曾要求各地新建一批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並對醫療廢物實施嚴格的規范化管理處置措施。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醫療垃圾,應先進行分類。其中,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藥物性廢物5大類醫療廢物,必須送往具有資質的醫廢處置中心焚燒銷毀,除特許機構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收購醫療廢物。
最近十多年來,雖然醫療機構對醫療廢物整體處置狀況有所好轉,但依然存在部分醫療機構落實制度不嚴格、打折扣等問題。在湖南查處的多起案子中,湘鄂等地的多家公立三甲醫院涉案,印有這些醫院標識標記的醫療廢物大量流入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的“黑作坊”。這不能不令人擔憂:管理相對規范、設施相對完善的公立三甲醫院都未能守住“紅線”,遑論點多、面廣、線長的中小醫療機構?
流入“黑作坊”的醫療垃圾的最終去向,更加令人觸目驚心。據媒體披露,一些不法分子收購醫療垃圾后,經過分揀、清洗、粉碎等工序,將軟管、輸液袋加工成未經高溫消毒的半成品,出售給其他塑料加工廠制成一次性塑料杯、塑料餐具等日用品。這些產品隱患重重,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病毒、放射性物質以及較多的化學毒物等,它們流向老百姓的茶幾和餐桌以后,可能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形成極大的威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