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2016年08月02日15: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報道,講的是一個村干部在當地縣委書記下鄉檢查工作時,匯報說村裡育了2畝樹苗,得到縣委書記的好評,結果這位村干部“喜出忘形”、口無遮攔,吹噓在山上育了20畝,誰知書記竟來了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非要到現場一看究竟,最終“紙裡包不住火”,隻能坦白“只是有這個打算,還沒落實。”這無異於“自己挖坑自己跳”,非但沒有給自己臉上貼金,還嚴重拉低了整體“顏值”。
想必如果這位村干部能提前預料到縣委書記會“刨根問底”,也不會“打腫臉充胖子”,自討苦吃。正是因為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視察的領導只是聽聽罷了,匯報工作“注點水”、“加點料”不要緊,既能給自己臉上貼金,還能博得領導歡心,何樂而不為?這種給政績“注水”的現象在現實工作中並不少見,有的干部在寫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經驗材料時,可謂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更有甚者在裡面“添油加醋”、夸大其詞,希望能借此給自己長臉,贏得上級領導的認可和贊揚。
作匯報、作述職、寫總結本是總結經驗方法、展示工作成績的重要形式,理應以客觀真實為第一要素,但個別黨員干部卻“揣著明白裝糊涂”,心裡藏著“小九九”,私底下“打著如意算盤”,企圖靠“包裝”總結、“粉飾”匯報等手段,為自身能力“添彩”、為工作成績“加碼”、為職位升遷“鋪路”。這種靠給政績“注水”來贏得上級認可的錯誤政績觀,主要還是干部的私心在作怪,為自己考慮多了,為群眾想得少了﹔把“面子”看重了,對“裡子”看輕了﹔考慮領導評價多了,在乎群眾滿意少了,而這歸根到底是干部初心“缺位”所致。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在黨員干部的內心裡,是不是始終牢記黨員是第一身份,為民是第一職責,務實是第一要求,不僅要看嘴上怎麼說,關鍵要看實際怎麼做。而干部思想上的“偏差”,往往容易導致行為上的“脫軌”,正是因為干部淡忘了為民初心、模糊了用權初心、丟掉了為官初心,才會“自作聰明”,給政績“注水”,把“打算”說成業績,把匯報“包裝”完美。長此以往,這種急功近利心態、不實工作作風,不僅侵蝕黨的肌體健康,還會貽誤事業發展,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拉遠干群之間的感情距離。這不是危言聳聽,必須引起各級干部高度重視,堅決狠剎這股歪風。
內修則外理,行端則影直。想要根治政績“注水”這一問題,關鍵還得讓干部初心“歸位”,從“根”上徹底治愈。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和干部個人共同努力,營造干實事的濃厚氛圍。一方面,干部個人要加強黨性修養,厚植為民初心,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堅持為民原點,從群眾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做起,把事情辦好、辦實﹔另一方面,上級部門要樹立憑實績用人的鮮明導向,改進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干部作風實不實、成績好不好,讓群眾評一評、測一測,考准考實干部成績,讓“吹噓”的干部受處分,讓干實事的干部受重用﹔再者,還要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將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風、工作成績等都置於“陽光”下,讓群眾的話語有分量,倒逼黨員領導干部牢記初心、務實干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