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樹林
2016年07月28日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汪先生從南京開車到安徽桐城,在六尺巷收到一張特殊的違法停車告知單。沒有扣分、罰款,而是一句溫馨提示:“前面有停車場,下次注意”。他在網上晒出“空白罰單”后,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質疑如此執法是否合適,更多人則表達了由衷的贊賞。
“空白罰單”是否合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對於情節輕微的、未影響通行的,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后放行。可見,口頭警告本身也是一種執法行為。而此前,因有群眾對執法過嚴提出質疑,桐城警方就明確在規范執法行為的基礎上提出改進,若外地牌照車輛駕駛人由於不熟悉道路交通情況而不按標線行駛,一般隻給予現場糾正或事后提醒﹔對來桐城觀光、旅游車輛發生的輕微違法行為,一律給予口頭警告。可見,無論是法規層面還是具體執行,“空白罰單”並無不妥。
“千裡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至今感人,“空白罰單”可以說是故事的升級版。禁停路段違法停車,交警按照相關法律,直接扣分、罰款也無不可,但能根據群眾反映,調整執法方式,視具體情況行使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無疑為人性化執法寫下了生動注腳。
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約定的一系列行為規范。交通執法的初衷,是確保道路通行的順暢高效。如果駕駛人隨意並線、亂停亂放,最終是誰也走不了。因此,扣分、罰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倘若通過警告等方式,就能有效地減少交通違法行為,何樂而不為?“空白罰單”釋放出來的是善意,贏得的是感動,收獲的是和諧。
也要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執法行為並非盡如人意。某地交警為了“完成任務”瘋狂貼單子,或者在某個隱蔽的角落抓拍違法車輛,類似的案例依然存在,讓不少車主感到不滿。如今,“空白罰單”引發網友的積極討論,其中透露的是人們對執法方式公開、透明、剛柔相濟的渴望和呼喚。
人性化執法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專業執法,即依據規定程序開展執法﹔二是以人為本,尊重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管是交通執法還是城管執法,抑或是其他領域,在法律的框架內,執法者多一分包容和信任,執法對象就會少一分反感和對抗。當雙方能夠換位思考、真誠溝通、互相理解時,法就會被自覺遵守,執法的初心就能得到共同的呵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28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